2024-09-11 14:53:46|已浏览:34次
一片茶叶闯出广阔市场 海南发布首个茶叶碳标签,
一片茶叶闯出广阔市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亮
深秋时节,乐山市夹江县吴场镇的一片茶园里,漫山遍野的茶树青翠碧绿。“眼下正是秋茶采收的好时候,借力共建‘一带一路’,我们的茶叶走出了国门。”吴场镇三管村茶农帅林岗告诉记者。
帅林岗生活的三管村,凭借茶叶种植和加工,早在2021年就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三管村能够成为“亿元村”,正是夹江县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片小小的茶叶,如何闯出广阔的大市场?
深耕 一个村的产业升级之路
在三管村,村民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种茶,尽管种植和制茶时间久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能给多数村民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最主要的原因是种植不成规模、品种老化,零散种植,品质难提升。”夹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茶叶品质的整体提升,必须“深耕”规模化与标准化。
对此,三管村找到了破题的方法。首先是扩面改种,通过扩大茶园种植面积改良品种,为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是提质,依托周边几家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将沼渣、沼液集中处理后使用,实现“猪-沼-茶”生态种养循环;第三是增量,积极推广夏秋茶机械化采摘技术,实现增产,带动茶农增收。
如今,三管村拥有6500余亩茶园,包含35个品种,机采率达98%,成为夹江最大出口茶叶备案基地。
放眼全县,夹江茶产业基地的建设更具规模,茶叶种植面积达30万亩,其中出口茶备案基地10万亩,2022年夹江县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居全省第一,近年来更是先后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绿茶出口强县”“中国绿茶出口发展第一县”等称号。
突破 一片茶叶的“出海”之路
2021年,夹江开行四川首趟出口茶专列;2022年,夹江茶企建立的四川首个茶叶海外仓落地乌兹别克斯坦……近年来,夹江茶“走出去”的成绩有目共睹。
为什么是夹江?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疑惑。夹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春茶主要供应国内高端市场,夏秋茶则是夏秋芽和茶树叶,主要供应国际大宗市场。夹江历史上是重要的红碎茶供应基地,其原材主要来自夏秋茶,当地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夏秋茶种植和采收模式。
中亚、东亚以及非洲等海外市场对精制夏秋茶有着巨大需求,高端春茶反而需求有限。正是基于对海外市场的精准把握,夹江结合自身优势乘势“出海”,找到一条以出口带动整体茶产业提升的路子。
此外,夹江茶业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走“名优绿茶上品牌、精制绿茶走出口”的发展道路,已培育国家、省级和市级龙头企业近10家。
夹江茶企四川华义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方义开每次参加海外展销,总要给当地人赠送一些夹江的高端茶产品。“我们希望让更多的海外客户逐步了解夹江的中高端茶产品,潜移默化影响海外顾客的消费习惯。”方义开说。
海南发布首个茶叶碳标签
本报海口4月10日讯 (记者周晓梦 曾毓慧 通讯员李凯凯 羊顺玲)你喝过具有碳标签的茶叶吗?4月10日,海南日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3海南白沙茶产业团体标准发布会暨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启用仪式”9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海南首个茶叶碳标签——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
如何理解茶叶碳标签?据介绍,通过碳标签,消费者可清楚了解茶叶生产过程的绿色清洁程度,促进绿色产业链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根据国际碳足迹评价准则ISO 14067及PAS 2050,对薄沙牌‘白沙绿茶’进行了全生命周期,包括茶树种植、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饮用、废弃物处理等碳足迹的评估分析。”在碳标签启用仪式上,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晓晨解释,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设计中的“-9.22kg CO2e/kg”,表示1千克薄沙牌“白沙绿茶”全生命周期排放-9.2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负值表示吸收二氧化碳,体现碳汇价值。
当天还同步发布了《白沙黎族自治县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团体标准》。白沙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邢福顺介绍,白沙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由12个方面466项标准组成,从种植端、种苗、加工、管理、品牌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要求,团体标准则制定了良种茶苗技术规程、农药化肥管理与使用、加工设施装备管理等10项,让白沙茶企有标准可依,生产出更健康、品质更高的茶产品。
此次创建茶叶碳标签,旨在以“碳”这门国际语言提升生态价值,助力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产品标识制度的有益尝试和“两山”转化的具体创新实践。
据悉,白沙于2022年获评“中国早春茶之乡”“中国生态茶叶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全县茶园规模已超过1万亩。白沙还成功打造了早春茶、冬茶、有机茶、野生茶、古树茶等5张“茶名片”,茶叶类型由绿茶向红茶、白茶等多元化发展升级,白沙茶品牌“矩阵”初步形成。此外,茶产业一条街、陨石坑茶文旅一体化建设等项目发展潜力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