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xjy信息网!

免费信息发布

位置:xjy信息网 > 新闻资讯 > 其他资讯 >  国家卫健委回应规范医美直播:已开展专项治理、引导公众拒绝容貌

国家卫健委回应规范医美直播:已开展专项治理、引导公众拒绝容貌

来源:微商网

2024-09-10 15:01:48|已浏览:100次

国家卫健委回应规范医美直播:已开展专项治理、引导公众拒绝容貌焦虑 女子在黑医美机构注射玻尿酸后死亡:操作者无资质,针剂网购 

国家卫健委回应规范医美直播:已开展专项治理、引导公众拒绝容貌焦虑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8月28日消息,对于全国政协委员肖苒《关于规范医美直播业态的提案》,国家卫健委从持续规范医疗美容行业、鼓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开展权威健康科普等方面予以答复。

国家卫健委称,近年来,该委一方面联合多部门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范医疗广告审查、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查处未经批准和篡改《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同时,指导各地将日常医疗监督工作中发现的涉嫌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案件线索,及时以书面形式通报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监管部门移送的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情节严重的医疗机构,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2019年,国家卫健委成立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2024年进行更新,目前有1800余名专家入库,覆盖整形和烧伤外科等42个专业领域。专家库成员通过出席发布会、接受媒体访谈、参与科普活动、创作发布科普图文视频作品等方式,普及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例如,邀请医美领域的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参加“健康大家谈”直播,介绍皮肤护理、医疗美容及整形相关健康科普知识,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医美手术风险、拒绝容貌焦虑等。

对于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国家卫健委称,将持续加强健康科普工作,充分发挥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作用,鼓励支持有资质的专业人员通过包括直播在内的各种途径开展权威健康科普,加大优质科普服务供给。同时,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引导,帮助平台提高医美科普直播规范性,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医疗美容行业以直播、短视频为代表的线上营销正成为过度营销、夸张宣传的重灾区。据《健康报》此前报道,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建议,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管,依法查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严格要求医美单位按核准内容直播;强化对直播内容的巡查管理,提升保障直播内容安全的技术能力,及时发现违法违规销售禁售服务、商品及其他营销信息的行为,并采取处置措施。监管部门应对违规平台予以惩治,维护市场秩序。

其次,应开展医美科普直播。医美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多元化的推广和普及,科普直播对宣传行业规范和进行消费者教育具有积极正面作用,应鼓励有相应资质的医美从业人员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科普直播,帮助医美消费者了解“三非”(非法医疗机构、非专业医师、非合格产品)的危害,纠正错误认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轻信所谓的“新潮概念”,不盲目跟风,在全面了解相关风险的前提下理性选择。

澎湃新闻注意到,近期,面对地方政协委员有关整治医美直播乱象的提案,广东、辽宁两省市场监管部门也做出了答复。

其中,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7月回应《关于整治医疗、医美机构互联网直播营销乱象的提案》时称,为吸引更多消费者,不少电商平台或直播间打出“全网最低价”“跌破底价”“地板价”等口号。这类“全网最低价”行为,表面上是一种降价促销,短期内能让消费者购买到更低价格的商品,但从长远和整体看,可能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并损害公平竞争秩序,应当纳入反垄断监管范围。2023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配合市场监管总局对相关违法行为线索开展了反垄断核查工作,坚持健康发展和依法规范并重,加大日常监管和合规辅导工作力度,促进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称,接下来,该局将立足法定职能,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省广电局等业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治理医疗美容直播违法行为,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健康的消费环境。包括进一步推动直播电商平台监管,建立头部直播营销主体信息库,开展直播电商违法信息监测,督促网络交易平台落实主体责任等。

6月,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答复《关于“整治医美直播乱象 加强医美合规监管”的建议》时称,今年4月起,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保持对医疗美容广告违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按照医疗广告标准对医疗美容广告进行严格监管,做好对平台、直播间的广告监管,依法查处通过直播营销形式违法发布医疗美容广告的行为。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还称,鉴于医疗美容直播行为的复杂性,其行为规范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由一个部门出台统一的医疗美容网络直播行政合规指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辽宁省没有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下一步,该省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将持续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增强医疗美容行业经营主体责任意识和合规意识,推动我省医疗美容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女子在黑医美机构注射玻尿酸后死亡:操作者无资质,针剂网购

没有营业执照、缺乏医疗资质,主刀医师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前不久,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非法行医致人死亡案件,主刀手术的陈某犯非法行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近年来,“美容”变“毁容”、“要美”变“要命”等事件不时发生,暴露出医美行业存在的“黑诊所”“黑医生”等违法违规问题。

医美手术变“要命”手术

35岁的小丽(化名)不会想到,从走入一间开在居民楼里的医美工作室起,她的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

2023年7月30日下午,小丽在这里向“陈大夫”支付2.7万元费用,并接受了四项美容服务。在做完最后一项注射美容治疗后,她开始浑身抽搐,瘫坐在客厅过道,并出现了大小便失禁的症状。

主刀手术的陈某看到小丽“和之前的手术对象表现不一样”,以为是低血糖引起的,还试图给她糖吃。察觉不对后,陈某和妻子拨打了急救电话,小丽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当晚,小丽因抢救无效死亡。后经尸检确认,小丽系因体内注射玻尿酸致肺动脉栓塞而死亡。

按照相关规定,医疗美容机构需依法取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诊所备案凭证”,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具有6年以上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等条件。

然而,主刀手术的陈某既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工作室也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陈某的非法行医行为是造成小丽死亡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据陈某交代,他初二辍学后从外省来津,后取得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专学历,跟医疗美容毫无关系。他唯一的医疗美容培训经历是在外省一家美容院进行“观摩实习”。

受访专家介绍,玻尿酸注射需要由专业医生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操作,注射的部位、剂量、层次都有明确规定,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陈某交代,为了控制成本,他给小丽注射了主要成分为玻尿酸的丰体针,丰体针通过网络渠道购买。“其实我也不懂丰体针到底是什么,包装上全是英文。卖的人告诉我是什么,我就怎么和客人说。”

“黑医美”机构营业六年

被害人诉讼代理人、天津唯辩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君君告诉记者,陈某的工作室没有招聘其他人,只靠他自己和妻子两人经营,业务范围包括光电类项目、注射填充类项目等多种轻医美项目。陈某负责当“医生”,其妻子则迎来送往、给客人术前术后拍照。

这样一间“黑医美”机构,却营业了6年。

陈某的工作室位于一处高档住宅小区,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这里安保措施比较严,楼内电梯需要刷卡乘坐。知情人士透露,在经营期间工作室没有悬挂和张贴任何招牌标识,隐蔽性较强。

据了解,工作室“获客”主要通过朋友圈宣传和熟人介绍。“陈某和妻子有多个微信号,他们联系广告公司制作虚假宣传广告进行包装,把从网上找到的医疗美容前后对比图和其他医疗美容机构的手术视频发布到朋友圈。”赵君君说。

为了招揽客户,陈某还和熟客约定,介绍客源后,会根据顾客消费数额给介绍人10%至50%的好处费。有知情人表示,工作室的服务、环境看起来很正规,多数来此进行美容项目的顾客没有询问过医疗资质等问题。“如果个别人问起来,就转移话题,一般她们不会再追问。”陈某说。

陈某交代,工作室的利润很高。日常使用的器械和耗材一部分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一部分通过各类展会上添加的“微商”购买,东西进价不贵,却可以收费数千元至数万元。

有十多年医美从业经历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一些“微商”卖的仿制药售价很低。以医美常用药品保妥适为例,正规渠道购买价格普遍在2000元以上,但“微商”等渠道销售的仿制药可以低至几十元。“如果不是专业人员,很难对这类仿制药进行分辨,中间的利润可想而知。”李先生说。

多管齐下让“黑医美”无处藏身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整治力度,但“黑医美”导致的伤残事故、死亡事件时有发生。

2023年,成都一美容院非法行医致人失明,美容院被判赔34万元;2023年,一位“90后”女子经服装店店主注射玻尿酸填充额头,落下终身残疾;2021年,新疆一名19岁女孩整容时心脏骤停,被告人无行医资格……

由于一些“黑医美”藏在写字楼、酒店、小区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性、隐蔽性强,监管存在一定现实困难。受访人士和专家建议,进一步丰富监管手段,持续深入打击“黑医美”产业链条。

天津社会科学院政府治理和公共政策评估研究所副所长段威表示,可以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黑医美”机构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消息进行动态监测,畅通网络维权渠道;把常态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保持从严监管的高压态势;同时加强部门协作,健全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需要有资质的医生、在有资质的机构开展相关操作。”国家整形美容质控中心副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龙笑提示,求美者要选择正规机构,咨询正规医生,使用正规产品,医疗机构及医卫人员资质均可在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查询。

天津行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洋认为,一些医美机构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贩卖容貌焦虑等方式吸引顾客,消费者应充分认识医美服务的风险与危害,理性看待医美需求,审慎做出医美决策。

中国消费者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皮小林提醒,消费者应留存好消费凭证和证据材料,如果遇到权益受损问题,及时与医美经营者协商解决,也可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