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11:50:37|已浏览:89次
经智长三角(301期)丨长三角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海铁联运突破100万标箱 跨境电商“加速跑”开启“新赛道” 我国外贸增长迎来新引擎、新势能,
经智长三角(301期)丨长三角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海铁联运突破100万标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燕 易佳颖 上海报道
今年前4个月,长三角区域外贸进出口总值达5.04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6%,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6.5%。随着外贸走高,截至5月18日,长三角今年已完成海铁联运100.6万标准箱,较去年提前24天,同比增幅超20%。
消费方面,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今年一季度,上海接待入境游客127万人次,同比增长2.5倍,预计全年将接待入境游客500万人次。此次,上海还推出了沪版“八达通”,可乘车、观光、购物,一站式解决境内外游客支付痛点。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预热采访新闻通气会透露,今年一季度,三省一市GDP达7.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5%,主要指标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实现了良好开局。
“专精特新”方面,赛迪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专精特新”创新指数为286.4,比去年同期增长25.2%。从产业看,新材料、生物两大产业保持较强的创新活力,创新成果加速形成。
1、长三角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海铁联运突破100万标箱
上海海关透露,今年前4个月,长三角区域外贸进出口总值达5.04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6%,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6.5%。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截至5月18日,长三角今年已完成海铁联运100.6万标准箱,较去年提前24天,同比增幅超20%。其中,截至5月18日,上海港今年已完成海铁联运33.2万标准箱,同比增幅44.3%。
长三角铁路部门介绍道,今年以来,我国白色家电、光伏组件、五金件等商品“出海”运输形势较好,长三角铁路抓住外贸出口的结构性机遇,持续推动海铁联运增运上量,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其中,海铁联运班列作为长江下游与上海港、宁波港沟通的“摆渡桥”,已成为保障外贸的重要物流通道,因其运送能力强大、运输价格优惠等特点受到外向型企业青睐。
2、上海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
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62家景区(点)门票惠民、“五大系列”文商旅体展融合线路发布、“Shanghai Pass”都市旅游卡揭幕……当天,以“Visit Shanghai这里是上海”为主题的“5·19中国旅游日”上海市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行。上海推出一系列行动,向海内外旅客展示上海都市旅游“首选地”的美好形象,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到访上海、畅游中国。
携程在会上分享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北方客源在上海市场增量明显,特别是东三省来沪旅游人次有望在今年创新高。上海在持续推进长三角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通过创新产品研发、加大宣传营销和开展客源互送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拓展北方旅游市场,深耕上海都市旅游首选地。
在本次活动中,久事集团旗下都市旅游卡公司发布了首张服务于入境游客专属需求的都市旅游卡——Shanghai Pass。这款产品呈现非实名、跨场景、小额支付三大特色,覆盖申城交通出行、景区(点)、文旅场馆、商超购物等多元消费场景,保障入境游客在沪出行旅游。上海市文旅局还发布了一批“五大系列”文商旅体展融合线路。线路共有30条,分为“‘烟火’旅游线”“影视旅游线”“购物旅游线”“文体旅游线”和“展博旅游线”五大系列。
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新“成绩单”出炉
5月20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预热采访新闻通气会透露,2023年,三省一市GDP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国比重24.4%,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万亿之城”达到9个(全国26个,占1/3)。今年一季度,三省一市GDP达7.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5%,主要指标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实现了良好开局。
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全面推进。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共同构成的长三角战略科技力量稳步壮大。启动实施第二批28个联合攻关项目,其中围绕三大先导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需求,共同布局实施8个攻关项目。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汽车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共同化解APU“卡脖子”难题,开展LNG液货系统国产应用,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自主配套。数字长三角加快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超66万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建设。
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推动17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实现52个居民服务事项“一卡通”。推动长三角智慧文旅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联合推出20条“长三角革命文物主题游径”线路,举办了一批高质量文旅宣传推介活动。
4、4月份我国“专精特新”创新指数同比增长25.2%
赛迪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专精特新”创新指数为286.4,比去年同期增长25.2%。从产业看,新材料、生物两大产业保持较强的创新活力,创新成果加速形成。
今年以来,各地加大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北京在全市建设10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重庆实施科技赋智、数字赋能、金融助力等行动,构建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数据显示,4月份,包括企业招标情况、招聘数量等在内的“专精特新”扩张指数达到249.3,环比增长59.9%,企业对外扩张能力显著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下一步将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金融支持,为中小企业在用能、用人、用数、用地等方面做好保障。同时,进一步发挥链主企业的龙头作用,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发展。
(注:“专精特新”部分内容为全国数据)
(部分综自:各地政府官网、官微,央视新闻、南风窗、中安在线等)
『覆盖沪苏浙皖每周最新动态和重点政策解读
追踪三省一市千万+企业流动新态势
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产城发展新潜能
共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出品: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
统筹:卜羽勤
主笔:孙燕、易佳颖
编辑:卜羽勤
跨境电商“加速跑”开启“新赛道” 我国外贸增长迎来新引擎、新势能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同比增长10.5%,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新势能。
据海关初步测算,2024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4.4个百分点。从2018年的1.06万亿元到2023年的2.38万亿元,5年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了1.2倍。
我国跨境电商蓬勃发展,2023年,海关监管的跨境电商、跨境邮件快件达70多亿件,平均每天2000万件左右。对此,海关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开发应用跨境电商进出口监管系统,着力提升跨境电商通关效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既能通得快,又能管得住。
广州:创新出口集拼模式 跨境电商跑出“加速度”
如今,跨境电商已成为直接链接全球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贸易新桥梁,人人都可参与其中。国内消费者在短视频平台观看带货直播,下单后最快一天就能喝到来自法国的红酒;国外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轻点鼠标,只需两三天就能穿上来自中国的最新款时装。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在物流、仓储、货物品类等方面具有优势,吸引了超1000家跨境电商企业在广州开展业务,形成了一个从政策优惠、平台集聚到物流便捷、金融创新的完整跨境电商生态圈。
走进位于广州南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位置的南沙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企业的仓库内,百余种商品正有序上架,成千上万个包裹从传送带上滑过,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打包、装车。
广州海关行邮监管处四级调研员张宇元称:“目前,广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主要为食品、化妆品、皮革制品等,涉及税号1075个,进口来源国和地区达到163个,覆盖全球五大洲。”
企业在“卖全球”中发展,消费者在“买全球”中受益。近年来,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愈发丰富,家用洗碟机、视频游戏设备、滑雪用具、啤酒、健身器材等热销商品,先后加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清单商品税号达到1474个。
张宇元介绍:“目前,广州跨境电商产业呈现三方面特点:第一,进口需求较大,自2015年以来进口规模连续9年保持全国首位。今年前7月,广州跨境电商进口货值达162.2亿元,同比增长6.7%,涉及消费者2370余万人次。第二,进口主流电商平台占比不断提升。第三,商品种类仍以消费品为主。”
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和跨境电商出口快速发展,国产潮流服装、服饰箱包等“快时尚”零售商品在线订货消费模式广受海外消费者青睐。但快销品网购常因尺码不匹配、消费者对穿搭效果不满意等原因需要退换货,跨境网购“退货难”问题一度成为困扰消费者和跨境出口企业的难题。
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跨境电商监管科副科长李奇称:“在综合保税区仓库内一站式完成拆包、分拣、上架、存储、复运出口等业务,还支持企业将境外退货的商品与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同仓存储、‘合包’配送、集柜运输,不仅降低了企业在境外设置退货仓的成本,还为企业节约管理和物流成本,进一步完善了跨境电商出口产业链。”
依托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退货政策,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还可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外的物流仓储和管理团队融合到同仓运作,推动集拼出口商品物流管理成本降低30%。今年前7月,广州海关关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跨境电商出口集拼项目共配送包裹近5000万个,相关企业节约国际物流运输费用近12.5亿元。
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跨境电商出口集拼模式落地以来,已吸引多个跨境电商出口龙头企业入区开展相关业务。今年前7月,广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跨境电商出口集拼模式下进出货值超200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集约使用综合保税区内仓库面积33万平方米,带动就业超3000人。
山东:“夏日经济”火热跨境电商新赛道
烈日炎炎,“夏日产品”成为国外消费者抢购的热门商品,跨境电商季节性商品出口量涨势明显,为我国外贸再添新活力。
日前,在烟台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24辆集装箱车辆陆续驶出海关监管卡口,满载“清凉夏装”“防晒霜”“户外用品”等应季产品,即将搭乘班轮发往韩国。今年夏季,国外消费者纷纷抢购“中国造”,跨境电商出口包裹量明显增加。
供应链公司总经理战肖斌称:“现在各大电商平台夏日商品销售火爆,场所货量大增,平均日发货量接近10万单,日均周转集装箱货车20辆。今年7月份,我们已累计对韩出口跨境电商215万单,货值4300余万美元,同比增长13.7%。今年8月份,我们预计将突破220万单。”
出口单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跨境电商时效要求也明显提升,海关等部门加强科技设备保障力度,提升口岸作业和通关查验能力,确保应季电商商品快速出海。
2024年前7个月,青岛海关共监管跨境电商进出口9700多万票,同比增长26%;其中,7月份进出口1500多万票,同比增长23%。
浙江:前7个月体育用品出口增长26.9%
在这个夏季,从欧洲杯到奥运会,从运动器材到周边产品,在大型赛事带来的体育经济领域中,活跃着大量“浙江制造”的身影。跨境电商作为浙江外贸的亮点之一,也在赛事经济中频频拔高,成为浙江制造出口“新赛道”。
杭州海关所属义乌海关统计分析科徐晓冰表示,随着欧洲杯、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今年义乌体育用品出口迎来“大年”。1—7月,义乌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58.1亿元,同比增长37.8%。
浙江电商企业能够把握住“赛事经济”商机,离不开浙江跨境电商行业先发优势形成的成熟产业链以及高效运转的物流网络。在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一批批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商品运抵杭州保税物流中心海关监管场所,经海关快速监管验放后,这些跨境电商商品将根据货运航班运力情况,自由选择通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等5个长三角地区的空港口岸出口。
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关务经理陈敏称:“一般来说,海外消费者在跨境平台下单后,5—7天就可以收到国内卖家发出的商品,这也促进了更多的海外消费者选择国内的电商企业下单。”
目前,杭州保税物流中心日均出口跨境电商包裹突破10万单。物流中心附近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则通过启用全国首个“多层结构+智能化”的国际货站,加密全货运航线等举措,大幅提升空港货运“容量”和运货能力。截至目前,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累计开通全货机航线27条,其中12条航线“绑定”的是货邮吞吐量排名全球前25的机场,为浙江地区跨境电商商品出口提供强大物流支撑。7月底,杭州空港还开通了一条杭州至日本大阪的全货机航线,出口日本的跨境电商商品实现“次日达”。
杭州海关所属杭州萧山机场海关综合业务二科二级主办鲍敏卫介绍:“我们将海关的监管作业链条嵌入企业物流作业链条中,依托智慧海关建设,比如说像使用一些智能同屏比对、智能审图、智能分拣来进一步压缩海关通关时长。今年1—7月份,杭州空港?岸出?货运量达到9.67万吨,同比增长53.7%,其中跨境电商出口货运量达到了6.52万吨,占空港口岸出口货运总量的近七成,呈现了‘货运电商化’的特点。”
据杭州海关统计,1—7月,浙江体育用品出口185亿元,同比增长26.9%,高于浙江出口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对法国出口大幅增长53.3%。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