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22:32:01|已浏览:73次
“箱包女王”街头卖包子!义乌“老板娘”永不破产? 义乌“爆单”!,
“箱包女王”街头卖包子!义乌“老板娘”永不破产?
在义乌,每一位老板娘都是一部活生生的奋斗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绽放着生命力。无论是从“箱包女王”到包子铺老板娘的邵宝玲,还是全力拼搏替父还债的骆洪英,以及从打地铺到上亿生意的刘如群,她们的故事充满了励志、挑战与重生。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墨墨
· · ·
最近一名在街头卖包子的阿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自己经历破产到下决定卖包子的心路历程:
“想得通,做包子,想不通就跳楼”。
谁能想到这个已经63岁的阿姨,曾经是中国义乌有名的“箱包女皇”邵宝玲。
曾经畅销国内外的巨龙箱包就是她创办的,最风光的时候,她的箱包公司资产过亿,一年就能售卖800万只旅行箱,不光在义乌赫赫有名,就连外国的商人都对她十分敬佩。
如今的她已经63岁了,负债好几个亿,沦为了“老赖”,从身家几亿到企业破产,连住宅都被拍卖,她的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
尽管邵宝玲的“箱包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但她依旧没有放弃,开了一家包子铺,一天工作18个小时。她在社交平台写着:“义乌精神不能倒,跌倒了再站起来。”
1.
/ 全职太太变身中国箱包女皇,
外国商人都竖大拇指 /
邵宝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义乌人,在这片商贸之地长大让她对商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1979年,邵宝玲从义亭中学毕业,被分配到了上溪镇供销社,后来调到冷冻机厂,这是在当时被誉为“铁饭碗”的优质单位,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是贵在安稳。
身为义乌人,比起安稳邵宝玲更想去闯荡一番。
于是在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年代,邵宝玲做出了影响自己人生的决定:辞职,然后和丈夫在义乌创办一家装潢公司。
装修是一件辛苦活,面对繁重的工作和恶劣的环境,邵宝玲与丈夫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与抱怨。
邵宝玲亲自跑业务、谈合作,在她努力经营下,短短两年,公司就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他们也赚到了第一桶金,在1986年成为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1997年,邵宝玲怀孕,可她早产了,对于孩子的状况,医生都表示不乐观,一边是孩子的健康,一边是如日中天的事业,邵宝玲还是做出了决定:做全职妈妈。
她在家做了5年的全职妈妈,全身心照顾孩子,因为长期不接触社会,她发现自己已经和社会脱节了,最终下定决心走出去。
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邵宝玲,总是能发现商机。
2002年3月,邵宝玲陪丈夫到广东参加广交会,发现外国商人对设计精巧的各种箱包很感兴趣,而且做箱包的材料和自己做装潢的铝合金一模一样,就这样邵宝玲心里有了打算。
如果自家工厂做箱包的话,成本仅需20元,批发价却高达60元,与其辛辛苦苦干装潢,不如也生产箱包,因为相比之下箱包的利润才是暴利。
当时义乌还没有厂家生产这种箱子,这意味着箱包市场有巨大潜力,于是邵宝玲与丈夫成立了义乌市巨龙工艺品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的浙江巨龙箱包有限公司。
因为没有工艺,邵宝玲只能复制广东箱包,没有销售渠道,她就频繁参加展会,因为她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又低,成功吸引了外商的注意。
为了克服语言的障碍,也为证明自己的箱包质量没有问题,邵宝玲让外国商人站在旅行箱上反复蹦跳,加上反复摔打,用这样粗暴的方式成功征服了外商。
因为打开了销路,第一年邵宝玲就净赚了300万元。不甘心做代工,她开始创新研发,有了很多设计时尚、功能新颖的箱包款式,当年的巨龙箱包有限公司拥有“巨龙”、“宝丽” 、“乐程”等三大自主品牌。
为了提升品牌在海内外知名度,2011年,邵美玲在欧洲和北美十几个主要销售国家设立服务器,建立起七国语言的官方网站,全球的采购商都知道义乌有个“巨龙箱包”。
其实邵宝玲不单单依靠海外订单,还顺应潮流,尝试做电商,在竞争激烈的义乌商海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她作为第一批做电商的箱包厂商,不但胆子大广告语也十分豪迈:“东方有多大,巨龙告诉你”。因为抓住了机遇,所以一年售出的箱包多达800万只,销量是以前的好几倍,赚得是盆满钵满,巨龙箱包有限公司也成为国内箱包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她不但把普通箱包做出时尚生意,还设立独具特色的箱包博物馆:
白手起家做到如今的产业,邵美玲的故事成为了无数创业者心中的励志典范,她获得过“第五届中国电子商务十大牛商”的称号,还是义乌市工商学院经济管理分院客座教授。
那时的她风光无限,四处给浙江的企业家上课,给他们传授经验,殊不知,自己企业的危机正在慢慢靠近。
2.
/ 替人担保变老赖,
即使在街头卖包子也要撑下去 /
2014年到2018年,仅仅四年的时间,邵宝玲花费20年心血创办的箱包公司就陷入了破产的困境,起因是邵宝玲频繁给别人做担保。
企业之间担保本应是商业合作中互信互助的见证,却最终演变为压垮邵宝玲与企业的一系列灾难性事件。
2013年,邵宝玲成为了河马实业有限公司巨额贷款的担保人,然而河马实业却未能如期偿还高达2400万元的债务。
2014年,又一起担保的连锁反应悄然引爆,还是一笔高达2200万元的债务,当借款人最终宣告破产,这份重担不可避免地再次压在了邵宝玲的肩上。
当年这个数额的担保本不足以对邵宝玲造成威胁,她的企业还遇到了其他问题。
作为企业的掌舵人,邵宝玲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战略规划与宏观管理,把公司的日常经营权交给了总经理。
总经理利用邵宝玲在财务监管上的疏忽,以及自身所掌握的权力与资源,开始了一场胆大包天的违法操作——虚开增值税发票。
这一事件让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危机与信誉危机之中,公司资金链逐渐紧张。
还有一个导致她商业帝国崩塌的关键因素就是投资电商产业园。
邵宝玲在义乌拿了一块地,决心打造一个全方位、社区化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名叫“幸福里”。
其实这个项目的初心很不错,她看到了电商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市场前景,所以希望通过建设电商产业园,改变义乌电商企业“低小散”的现状,孵化、培育一批优质电商企业,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只不过她的步子真的跨的太大了。
为了实现这个愿景,邵宝玲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产业园的建设中,而这个项目的回报周期太长了,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可谓是内忧外患。
识人不清加上盲目扩张,公司资金链紧张,因此无法偿还担保债务,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导致了公司的衰败。
邵宝玲家里的存款被冻结,繁荣化为泡影,一处处房产也被贴上了法拍的标签,象征着往日辉煌的种种逐一消散。
这一年,邵宝玲58岁,在本应该退休的年纪,邵宝玲经历了从人生巅峰到低谷。
破产后的邵宝玲患上了抑郁症,在最绝望的日子里,这个曾经叱咤商海的女强人想到过自杀,最后她没有逃避债务,而是选择放下身段重新出发:
“企业可以破产,人品不能破产。”
61岁的邵宝玲再次创业,因为有包包子的手艺,所以她开了宝玲姐包子铺。那个到处给别人讲课传授经验的女强人不见了,多了一个靠卖包子还债的阿姨。
“虽然我今年62岁了,现在创业常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但我内心非常踏实幸福。以前办企业高峰时一天赚10多万元,也没有现在卖5元一个的包子感觉快乐,因为现在的我更懂得感恩生活。”
和面、揉面、拌馅儿、做包子……邵宝玲一天要工作18个小时,一天要做几百个,最多时做上千个包子。
她这种精神激励了无数人:
现在的她虽然不能继续延续“箱包女皇”的辉煌,但是她可以做“包子女王”,她现在仍然有梦想:“我的目标是开全国连锁店,最终上市。”
邵宝玲靠卖包子还清数亿元的债务并不现实,但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坚韧、乐观和勤奋将是她最大的财富。其实邵宝玲正是众多义乌老板娘的缩影,她们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商海中乘风破浪。
3.
/ 跨国抢单!
义乌老板娘们绝不坐以待毙 /
近日,一段关于义乌一群老板娘清晨参加英语课程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让老外都直呼:“义乌老板娘很厉害”。
大家都知道在义乌有很多造富的神话,但你永远想不到,义乌老板娘们有多卷。
没有生意就出国抢生意,她们利用AI技术,将自己的商品通过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推销给外国人。
可以说义乌老板娘的赚钱思路从来就没有因为自身局限过:
“不是在赚钱就是在学习赚钱的路上”。
现年已经54岁的骆洪英是洪英电器创始人,在义乌有6个店铺,家电产品销往国内外,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直播网红。
虽然骆洪英是经营着上亿元流水生意的老板娘,还是在不停学习新事物。她在直播间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靠着直播一天卖出1000多单。
骆洪英是土生土长的义乌人,为替父还债,刚刚考上老师职位的骆洪英选择创业,为了能把买卖做起来她真的很拼,常常“白天接单,晚上在工厂当工人。”
每天早晨,她都会比别人早一个小时到市场,虽然市场没有开门,但她能多接触三五个等待在市场门口的客户。
在义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骆洪英早就把拼搏刻在了骨子里。
还有被称为“义乌最牛老板娘”的刘如群,当初放弃了在广东的高薪工作,和老公拿着20万的积蓄来到义乌创业,如今她的饰品生意年销售额达到了近1200万美元。
刘如群和老公最初选择在义乌创业只租了一间简陋的厂房,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在厂房打地铺度过无数个日夜。
没有单子,刘如群就带着大包小包的饰品,奔赴香港、迪拜和拉斯维加斯等地参展,亲自拜访客户,争取订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刘如群还要学习饰品行业知识。
就这样,刘如群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饰品工厂,当然这个过程中也遇到过订单量骤减、资金紧张等困境,但刘如群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敢于创新,凭借质量和新颖的设计成功抢占了市场先机。
在义乌,每一位老板娘都是一部活生生的奋斗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绽放着生命力。
无论是从“箱包女王”到包子铺老板娘的邵宝玲,还是全力拼搏替父还债的骆洪英,以及从打地铺到上亿生意的刘如群,她们的故事充满了励志、挑战与重生。
她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义乌老板娘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证明了女性在商业领域的无限可能。
发布于:北京
义乌“爆单”!
本报记者 郭阳琛 张家振 上海报道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商家正在详细讲解店内的足球产品。受访者/图
“黄雨婷戴的这款无痕发夹批发价0.6元,过去4天我们一家就卖出了40多万个。”8月1日,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国际商贸城专做饰品生意的陶鑫(化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说道。
就在7月27日,在巴黎奥运会射击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比赛中,中国组合黄雨婷和盛李豪成功夺冠,这也是中国奥运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射落”的首金。黄雨婷在比赛时佩戴的白色发夹也由此成功“出圈”,成为奥运会期间的“大爆款”。
中国代表团奥运夺金正酣,中国制造同样闪耀巴黎。据巴黎奥组委统计,本届奥运会80%的奥运会吉祥物“弗里热”由中国制造。此外,100万个印有“PARIS 2024”字样的指定款官方奥运硅胶手环也是中国制造。而这些“小商品”,很多都来自有着“世界超市”之称的浙江省义乌市。
记者了解到,义乌国际商贸城共设七大市场,聚集有7.5万个商位、经营26个大类、210万种商品,与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贸易往来,关联着全国210万企业、3200万工人。今年上半年,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3247.7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出口2880.3亿元,同比增长21.4%;进口367.4亿元,同比增长16.6%。
除小商品热销全球外,“义乌品牌”也正加快“出海”。2023年9月,义乌市向全球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出海计划,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这个最大的城市品牌作为载体,通过探索海外分市场、海外仓、海外展厅、海外站和海外展五大模式,全面打造“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体系。
“义乌市一直被视作我国外贸市场发展的风向标。”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何建华认为,从世界杯、欧洲杯到奥运会,义乌市在一次次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中抢抓商机,形成了品牌效应、打开了广阔市场,展示了中国发展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义乌市应当在制度型对外开放中冲锋陷阵,成为衔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制度型开放开拓者。
奥运“热浪”吹到义乌
对于义乌商家而言,每届奥运会都是一个盛大的“爆款直播间”。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杨倩夺得中国首金,她佩戴的小黄鸭发卡同样供不应求。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杨倩夺冠后,从义乌市发出的小黄鸭发卡在高峰期日均至少50万件,平均每秒6件。
这也是陶鑫第一次感受到奥运会带来的“热浪”。“那一年(2021年)夏天,由于原材料短缺,小黄鸭发夹卖了约40万个。经过东京奥运会‘练兵’,在今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前我提前备足了底胶、布艺等原材料,希望销售量能破百万。”陶鑫表示。
“黄雨婷巴黎奥运会夺冠的消息一出,她佩戴的白色发夹果然大火。我们工厂当天晚上凌晨两三点就开始紧急加班,生产出的第一批货共十几万个,当天就售罄了。”陶鑫告诉记者,目前,义乌市生产发夹的工厂基本都在生产黄雨婷佩戴的同款发夹,大家都在抢购底胶这类的原材料。即便客户提前两天预订,工厂也需要连夜赶工才能按期交货。
外国客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挑选体育赛事相关产品。受访者/图
事实上,巴黎奥运会的热浪,早在开幕前便吹到了义乌。记者了解到,本届巴黎奥运会充满时尚风情,比赛场地纷纷以紫色为主基调,义乌商家也早早捕捉到了这一商机。
“5月份,我们设计了一款紫色足球,外表图案是法兰西体育场的紫色跑道。产品上架销售短短一个月就卖出2万个,成为店里的新爆款。最近,还有不少客户加急追单,空运到巴黎。”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体育用品商户陈绍美感慨万千。
从事旅游商品贸易的义乌市永捷五金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清宽,也把钥匙扣、冰箱贴等自家产品都穿上了“紫衣”。据徐清宽介绍,公司主要向法国出口带有巴黎地标埃菲尔铁塔的钥匙扣、冰箱贴及相关旅游商品摆件,过去往往以古铜色为主,这次也为巴黎奥运会开启了“紫色风暴”。
“这个紫色钥匙扣,在巴黎的一些景区卖5欧元左右。”徐清宽表示,目前一个月销售出去的商品有1000余件。前几天,其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个视频,有中国游客在巴黎游玩购物时,买的就是自家“巴黎紫”系列产品。
在巴黎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拉动下,号称“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义乌市出口数据显著增长。据义乌市7月24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义乌市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其中,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50.2亿元,同比增长42.3%。
“‘天下事,义乌知’,观察小商品市场动态即可预知世界经济冷暖晴雨。”在何建华看来,这主要是因为义乌市具备三大优势:一是市场规模大,依靠小商品连通世界,全球认知度高;二是国际联系广泛,尤其是在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区域有强大的市场网络;三是与国际市场密切相连,对市场脉搏的律动具有极高感知度。
产品创新冲破同质化束缚
在今年夏天,欧洲杯和美洲杯刚刚战罢,巴黎奥运会便盛大开幕。接二连三的重大赛事,也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大批赛事订单。
今年3月,在义乌市扎根30多年、专营足球纪念品的吴晓明收获了今年的最大订单:8万余个足球。这笔订单在4月便成功交付,发往法国、西班牙、德国等多个国家,在德国欧洲杯期间大卖。
吴晓明拥有自己的足球品牌和生产工厂,产品以中高端系列为主,日均产量约5000个,年产量达18万个左右。“我们的足球单个批发价在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客户拿到货之后的零售价能达到4—5倍,利润十分可观。因此,订单络绎不绝,4月份就把一整年的产量卖完了。”吴晓明表示。
吴晓明告诉记者,一般而言,体育用品在有大赛的年份会销售火热。以足球产品为例,2022年在世界杯期间都卖爆了。世界杯的余温还没散去,今年又迎来了欧洲杯、美洲杯和巴黎奥运会三大赛事,也迎来了新一轮订单高峰。
“相比较下,低端产品受大赛周期性的影响更大。今年由于竞争激烈,低端市场仍然整体供大于求,这就不得不打‘价格战’。而中高端产品由于竞争对手较少,即使在普通年份也不会出现产能过剩。”吴晓明表示。
这也正是吴晓明选择自己开工厂、做品牌的主要原因。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做球衣生意的温从见,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和想法。最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跨时代的火爆让温从见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他发现球衣市场同质化竞争问题越来越严重,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
“我们脱离了传统的生意模式,花大力气在产品研发方面开发出一系列原创产品,也申请了版权专利,最终在市场上做到了独一无二。就是这个衣服只有我家有,别人没有。”温从见阐释道。
温从见告诉记者,今年的三大体育赛事让自己的球衣用品畅销海外,覆盖近6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营业额也同比增长了约30%。“为了把握先机、快速出货,我每天都会关注比赛。每一场比赛都有可能影响球衣的销量走势,之前欧洲杯小组赛第一轮罗马尼亚‘爆冷’大胜乌克兰,有关罗马尼亚的球衣一下子就‘爆单’了。”
与此同时,来义乌市采购的外国客商也多了起来。“近期到义乌小商品市场调研发现,通道内人头攒动,客商们说着英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往来于摊位间洽谈业务,商户忙着向客户介绍产品、互留联系方式。”何建华表示,今年义乌市的外国人明显变多了,没有人会空手而归,还是一如既往的人气旺盛、市场活跃。
义乌市出入境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义乌市的外商已经达到2.1万人。义乌国际商贸城此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以来,商贸城日均客流量超21万人次;日均外商客流量超过3500人次,同比增长160.2%。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6月,义乌市还举办了一场国际体育及休闲用品博览会暨户外用品展。统计数据显示,展会3天共吸引专业采购商5.1万人次,同比增长87%,其中境外客商603人;展会成交额1.7亿元,同比增长70%。
从商品出海到品牌“走出去”
如今的义乌,已经不只是满足于单纯的商品出海,而是尝试让义乌品牌进一步走出国门。
2023年9月5日,义乌市在首个“市场开放纪念日”上,正式向全球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出海计划,通过品牌策划、形象设计、模式输出、运营管理等方式,实现义乌市场商人、商品和供应链服务的系统化、规模化、品牌化“出海”。
而号称“网上义乌小商品城”的Chinagoods,正是义乌品牌出海的“门面担当”。据义乌国际商贸城运营商——义乌商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Chinagoods于2020年10月正式上线,累计上传商品数已超1000万个,注册采购商超409万人,2023年服务在线贸易额超650亿元,“传统市场数字化+贸易履约数字化”的国际贸易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Chinagoods相当于把整个义乌国际商贸城搬到了网络上,基本上每个商户都会参与,国外客户可以在这一平台上浏览商家的产品和信息,然后直接联系到商户。这进一步降低我们商户和外商间的沟通成本。”吴晓明表示。
上述商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2023年以来,Chinagoods启动了“品牌出海季”系列活动,各行业尖货采洽专场、出海各种展会、市场尖货垂直展相继举办,成为连接国货小商品和众多国际采购商的最直接桥梁。与此同时,Chinagoods筹建了义乌品牌出海联盟百亿俱乐部组织,倡导大家把资源、流量及出海打法进行高度同频,形成合力角逐出海,给整个义乌市场提供品牌出海“可复制”的模板。
2024年4月,Chinagoods首家线下店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Kariakoo市场正式开始试运营。该门店以线下店铺会员制模式经营,以坦桑尼亚为中心辐射整个东非市场。
“这相当于将义乌国际商贸城前移至海外,突破了时空限制,让非洲的采购商不用来义乌,在家门口就能购买产品。未来,义乌市场拥有的210万种商品也会慢慢出现在Kariakoo市场,方便当地客商海外直采。”商城集团相关负责人阐释道。
据介绍,Chinagoods将不断把线下商业模式扩大,更好地服务7.5万个市场商户和全球采购商。同时,以国资企业牵头、整合资源、投入资金,邀请满足条件的义乌资源方(市场经营户、外贸公司等)、海外资源方(当地贸易商、渠道商、平台商等)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共同组局,直接切入海外市场,让义乌企业轻松把生意做到全球。
李维(化名)是义乌市一家跨境电商公司负责人。在他看来,义乌市近年来外贸能够进一步增长,除了当地营商环境较好以及小商品本身作为刚需品需求大之外,义乌市还抓住了跨境电商市场增长的“风口”。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卖家聚集在义乌市,义乌市又能提供强大的货品支撑和物流保障。
“近年来,小商品市场变化很大。网络购物、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和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团等互联网平台兴起,也在倒逼制造端销售渠道转型升级。”何建华认为,义乌市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事实上是大型线上线下经贸交易平台,应当实现制造端、销售端与消费端的协同平衡发展。同时,应当及时跟踪、把握全球产业变革与大众消费变化的信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做优做实支撑义乌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底盘。
(编辑:张家振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