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xjy信息网! 登录 | 注册

免费信息发布

位置:xjy信息网 > 新闻资讯 > 其他资讯 >  大股东与创始人套现离场,这家中国著名纸巾品牌前途未卜 45年

大股东与创始人套现离场,这家中国著名纸巾品牌前途未卜 45年

来源:网络收集仅供参考

2024-10-26 15:08:31|已浏览:100次

大股东与创始人套现离场,这家中国著名纸巾品牌前途未卜 45年神冠引领胶原蛋白新纪元 “一体三翼”大健康布局掘金万亿市场 

大股东与创始人套现离场,这家中国著名纸巾品牌前途未卜

大股东和创始人均套现离场,中国著名纸品企业维达国际将开启新的故事。

金梅 | 作者

平凡 | 编辑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提起Essity,很多读者可能没有听过,但说起它旗下的两个品牌——维达和德宝大家一定很熟悉。

作为欧洲最大的私人纸品企业,它握着林业资源丰富的瑞典一半的森林,靠财大气粗和产业链上游的优势,气定神闲地做着欧洲的行业龙头。

而维达不过是一个濒临倒闭的残疾人日用品厂,在1985年迎来了一位27岁的小伙——李朝旺。他不但让十几个人的工资都发不出的小厂跟Essity攀上了关系,还曾一度占了其百分之十几的营收份额。

2023年12月,李朝旺和Essity集团手中72.62%股份卖给一家印尼公司的消息,让这段故事戛然而止。李朝旺一次性套现60亿元人民币,退出了纸业。

从天壤之别到狭路相逢,从彼此成全到离场出走,维达和Essity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

1

双赢

1985年,27岁的李朝旺来到“新会日用工业品厂”,它不过是中国众多濒临倒闭的小型国企中的一员。

“我来到这个厂时,只是几十个盲残人的福利厂,资不抵债,政府都放弃了,把它下放到街道。”李朝旺回忆。

此时,由著名的瑞典金融家艾瓦·克莱格建立的瑞典SCA公司(Essity曾是SCA集团的一部分,后被拆分)已经在世界上存在了56年,作为欧洲最大的私人森林业主,它坐拥瑞典一半的森林资源(约160万公顷),其纸浆出口还是瑞典的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在纳斯达克和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双重上市的公司,依靠其雄厚的资本优势和有意识地向产业链下游的多元化进击,瑞典SCA公司在七八十年代成为高端纸品领域的佼佼者。

没有人会想到,这家濒临倒闭的小厂能与实力几乎悬殊的国际公司SCA相遇并走到一起。这场实力悬殊的竞逐要从一包纸巾说起。

一次,李朝旺跟香港客户吃饭,客户的小包装纸巾让他两眼放光。可回到新会,四处打听都没有找到这种方形的纸巾,终于他在上海找到了这种80%供出口的“雪花牌”便携纸巾,火速拿下了其广州代理权。

靠着这款纸,这个小厂一年就赚了10万多块钱。眼看大好的商机,李朝旺迅速投入了自己的生产线,并在1987年推出了自己1毛1包的威牌纸巾。这个高端定位,让原本没有成本优势的造纸厂瞬间找到生存空间。

为了迅速抢占市场,李朝旺想到了五星级酒店这样的高端用户。他把纸巾印上酒店logo,让其具备产品和广告的双重功能,纸的销路瞬间被打开了,高端卷纸也应运而生。

1990年,维达品牌成立,李朝旺引入台资,资金、技术和设备的短板迎刃而解。解决了生产问题,李朝旺当机立断:“卖了底裤也要打广告!”他砸下10万元,让维达出现在热播港台剧中,10吨的原纸瞬间用光了。

维达虽然已经滚动起来,但1990年同期的SCA已经一边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寻求纸浆之外的纸箱、新闻纸、卫生纸等多种产品的可能性,一边通过收购森林资源和废纸回收公司,继续巩固公司在产业链上游的资源优势,销售额已经达到50多亿美元(按当时汇率约合239亿元人民币),利润也高达10.64亿美元(约51亿元人民币)。

1993年,看着市场的热烈反馈,李朝旺知道他得引进最好的设备加大生产,但3000万的巨资让他犯了愁。李朝旺是个借力的高手,他将工商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引入股东,凑齐了钱,从日本买了一条造纸生产线。

当时全中国只有山东潍坊造纸厂有一台这个设备,为了提升纸质,维达开始采用100%进口原木浆,维达在国内就没有对手了。

各地经销商开始提着钱挤着来提货,维达当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亿元。

1994年,李朝旺想再买一台机器,找不到银行贷款,却有新的思路。

他去找了自己的广告主,“机器押给你,借钱给我让我做大!”这个连卖内裤都要打广告的人,产品可信、销路不愁,帮他就是帮自己啊!就这样,维达的产量再次翻倍,双赢局面再次达成。

此后,维达通过疯狂的赛事广告营销和IP广告联动,销售业绩节节攀升。

1998年,销量的攀升让维达再次购入最顶尖的机器,一跃成为产值10亿级别的品牌,并助力了维达“蓝色经典”的诞生。

2000年,维达推出了180g(实际标注150g让消费者超预期体验)的三层纸,迅速形成口碑效应,在市场一骑绝尘。这一年,麦当劳的中国餐厅也成了它的客户,这条消息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2005年,维达准备进军香港时,就砸下600多万请肥姐(沈殿霞)当代言人,并且喊出“至有分量是维达”的广告语,当年业绩就翻了一番。

2

SCA与维达联手

中国如此爆发的纸品市场,很难不引起在世界各地跑马圈地的瑞典SCA公司的注意。

从1975年,依靠收购瑞典公司M?lnlycke进入个人护理业务以来,SCA就一直依靠着自己的上游产业链优势,寻找优质的并购猎物。握着世界各地纸品“输血管”的它,比谁都明白哪里的生意投入产出比更高。

1990年,SCA通过收购英国Reedpack公司,成为欧洲运输包装业务的领袖。1995年,收购德国PWA,让它成为欧洲领先的个人护理产品公司。1997年与日本尤妮佳的合资公司,让它顺利进入了日本成人失禁护理品业务。2001年、2004年,它同样靠多次收购拿下了北美、澳大利亚的纸巾与个人护理产品领先位置。

2004年-2005年,将亚太区总部设立在上海的SCA,显然也需要一个抓手来赢得中国市场。此时,走高端路线的维达显然比心相印、清风等品牌更合适。

此时的维达正靠着蓝色经典在高端市场一骑绝尘,还拿下了众多声名显赫的商业大客户。但仅仅依靠一款纸品打天下的维达,陷入了原材料成本高企和模仿者扎堆带来的成本之争,找到新的突破口成了维达的新课题。

这个时候,两者很自然地相遇了。

SCA拥有优质的木浆,雄厚的资本实力,以及多年在世界各地收购建立的庞大纸品和护理品牌矩阵,对维达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宝矿。而且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现代化企业,SCA借助信息技术系统的高效现代化管理,也很值得学习。

2007年,维达正式在香港上市,筹资近13亿港元(约合12.7亿元人民币)。维达国际上市前,SCA入股维达,持股约20%。此后,SCA又通过两次增持、一次要约收购,于2013年9月持股比例攀升至51.40%,成为维达控股股东。

在此期间,SCA出售了其亚洲包装业务,在上海成立了卫生用品全球创新中心,将火力集中在亚洲的卫生用品市场。维达正是其坚实堡垒,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入。

2014年,维达以总代价约11.4亿港元现金(约合9亿元人民币),收购SCA的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之商业营运业务。此次收购完成后,维达获得了免专利的得宝、嘘嘘乐、包大人、多康、添宁、轻曲线、丽贝乐等品牌的永续及独家使用权,以及企业的创新和专业技术支持。

维达的产品线逐步发展为“生活用纸、失禁护理、女性护理、婴儿护理”四大品类,公司的营收开始回暖,2014年-2016年,其营收增速分别为17.46%、21.42%、24.35%。

维达业务的节节攀升,带来了市值的一路增长,也让SCA获得了10年近10倍的投资收益。

3

危机与分离

不过,纸品行业本身门槛不高,维达的护城河并不深,不断涌现的新兴品牌和产品,让维达在2017年营收增速出现放缓,2020年增速下跌至2.2%。

SCA的处境也不乐观。

绿色和平组织不断向SCA问罪,称它“砍伐了瑞典仅存的一些原始森林,摧毁了受威胁物种的栖息地,危及土著社区的生计”。

对于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SCA早有准备,它在2016年,将卫生健康和生活用纸业务分拆出来组成Essity公司,让这些品牌能建立更积极的企业文化,脱离林业获得更自由的创新和成长。

但转型并没有很快见效,竞争加剧、环保压力和原材料价格的攀升,让Essity和维达利润持续走低。

2022年,维达国际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7%(在Essity总收入中占比约16%),但净利润同比下跌56.91%。Essity营业收入同比提升28%至1562亿瑞典克朗(约103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则同比下滑超过35%至55.67亿瑞典克朗(约36.7亿元人民币)。

通过创新调整产品组合,持续的技术优化来“少花钱多生产”、降本增效,变得迫在眉睫。Essity尝试将农业残留物如秸秆转化成生活用纸,CEO Magnus Groth还发出了“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豪言壮语。

握着产业链上游的资源优势,Essity跟很多企业比可以更气定神闲地做创新,但维达就没有这样的“底气”了。2023年,维达国际的营收为199.99亿港元(约合184.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99%,净利润为2.53亿港元(约合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64.16%。

2023年12月15日,维达国际发布公告称,印尼的金鹰集团旗下的APRIL(即亚太资源集团)拟斥资261.28亿港元(约合240亿元人民币),以每股23.50港元的价格从Essity集团和维达国际创始人兼现任主席李朝旺手中要约收购合计8.74亿股股份,这部分股份占维达国际总股份的72.62%。

大股东和创始人均套现离场,维达注定要开启新的故事了。

内容转载 | 求职洽谈 | 商务合作


45年神冠引领胶原蛋白新纪元 “一体三翼”大健康布局掘金万亿市场

2024年,胶原蛋白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中国胶原蛋白肠衣领军企业神冠集团也迎来了企业发展45周年、香港上市15周年,并正式达成了70亿米产能新高,继续稳坐国内市场第一把交椅。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制出中国第一根胶原蛋白肠衣,到拥有3项世界首创核心科技,神冠集团至今已成为占据全球胶原蛋白肠衣产能1/3的世界级企业。

当下,胶原蛋白诸多细分市场成为投资热点,而神冠集团正加速推进“一体三翼”大健康产业发展,依托三螺旋胶原蛋白核心技术,进一步稳固胶原蛋白肠衣市场领导地位,同时深度拓展胶原蛋白食品、胶原蛋白护肤品和胶原蛋白医用生物材料三大产业,激发产业链势能深挖大健康领域万亿市场。

全球TOP3、中国NO.1,神冠改写胶原蛋白肠衣世界格局

腊肠、红肠、血肠、热狗肠...深受大众喜爱的各类肉肠都离不开一层薄薄的膜——肠衣。与天然肠衣相比,由动物原料提取制成的胶原蛋白肠衣具有强韧性、口感Q弹、稳定性和卫生安全性更高等优点,因此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可食用 胶原蛋白肠衣。据QYR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胶原蛋白肠衣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28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7.9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92%。

看似简单的一层膜,却是应用了合成生物技术的前沿交叉学科,规模化生产技术壁垒高,导致了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中国神冠集团、英国Devro和西班牙Viscofan公司,是目前全球三大胶原蛋白肠衣制造商。在国内,每10根香肠就有7根肠衣来自神冠。实际上,神冠集团不仅创造了中国胶原蛋白肠衣行业的多个“第一”,成为国内行业的创造者和领导者,更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创变,改写了欧洲企业长期称霸胶原蛋白肠衣市场的世界格局。

1979年,现任神冠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周亚仙率小组开始了胶原蛋白肠衣研发。

1989年,周亚仙团队原始创新技术制造出中国第一根胶原蛋白肠衣。

1992年,周亚仙带头改建完成中国第一代胶原蛋白肠衣生产线。

2009年,神冠集团成为广西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工业企业,迎来加速发展。

2013年起,神冠胶原蛋白肠衣产能稳居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2024年,神冠集团胶原蛋白肠衣年产能达成70亿米,居全球首位,产品出口至东南亚及欧美国家和地区,扩大世界版图。

欧美胶原蛋白肠衣技术从研发到市场广泛应用,并垄断全球,用了100年,而神冠集团只用30年就全面超越国际对手,成为全球最大的胶原蛋白肠衣制造商之一。对中国胶原蛋白肠衣市场来说,神冠集团无疑具有开创性,企业成长史堪称行业发展史,并在社会更大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3项技术世界首创,科技带动肉类食品行业发展

纵观神冠集团45年,自主研发的胶原蛋白技术一直是其核心优势,通过科技创新不仅引领了行业变革,更持续赋能下游产业链,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也锻造了更加强大的企业内核,在波谲云诡的资本市场交锋中依旧焕发强韧的生命力。

神冠集团坚持以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驱动,从生产模式、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全面集成创新,发明了3项世界首创的胶原蛋白肠衣生产技术:胶原蛋白肠衣干湿混合法生产工艺、胶原蛋白提取连续生产模式、热空气能技术干燥肠衣。

通过采用干法生产工艺,神冠集团帮助传统腊肠生产企业节约了进口肠衣产品价格的50%以上,并从手工制作转变为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规模。此外,神冠集团还在单一风干类肠衣基础上,突破技术瓶颈,成功研发出媲美欧美的西式低温肠衣,催生出中国西式低温香肠类市场,直接带动了中国灌肠行业的蓬勃发展。

神冠胶原蛋白肠衣在中国的肉类行业普遍化、规模化使用,引领产业升级,推动肉类制品行业三大转变,香肠产品由高温向低温转变,手工制作向机械化、自动化转变,产能由小型化向规模化转变。

“神冠胶原蛋白肠衣推动了中国肉类食品行业革命性的进步。”中国肉类协会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多年来,神冠集团科研实力在行业一直遥遥领先,取得国家授权专利、境外授权专利、国外授权专利120多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级新产品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新产品奖60多项,超100项技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作为行业先导企业,神冠集团还负责了国家《胶原蛋白肠衣卫生标准》、国家《胶原蛋白肠衣行业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工作。

神冠集团以高品质产品赢得了国内外权威的一致认可,通过ISO9001、ISO22000、ISO10012认证、美国FDA注册、以及欧盟ISO13485和ISO22442双认证。神冠胶原蛋白肠衣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约30%,产品出口至东南亚及欧美国家和地区。

强研发、扩链条,“一体三翼”谋局大健康万亿市场

胶原蛋白市场潜力巨大。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对生物医药及其生物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胶原蛋白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7年中国胶原蛋白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动物源性胶原蛋白产品规模为179亿元,预计2027年有望达到6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5%。

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人体皮肤和肌腱组织中的胶原蛋白含量占组织干重的70%以上,起着支撑、保护及延缓衰老等重要作用。目前自然界发现的胶原蛋白约28种,具有共同的三螺旋结构,使得胶原蛋白具有高韧性和低延伸性的特点。胶原蛋白主要提取自猪、牛、鱼等动物身上最富含胶原蛋白的组织。相比其它动物胶原蛋白,牛胶原蛋白与人类皮肤胶原蛋白最为接近,相似度达97%,具有结构稳定、完整,脂肪含量低等优点。神冠集团专注胶原蛋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运用自主核心技术制造出安全、高品质的胶原蛋白产品。

神冠集团与国家“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同步,进军大健康产业,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加速推进以胶原蛋白为主体,胶原蛋白食品、胶原蛋白护肤品、胶原蛋白医用生物材料组成的“一体三翼”为架构的发展布局,努力锻造百亿胶原蛋白产业链。基于45年来的技术创新积淀和多项改革举措,神冠集团在“一体三翼”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有的技术和产品优势,稳步激发百亿产业势能。

在胶原蛋白肠衣领域,神冠集团将以创新科技提升产能规模、推动产品高端化,引领行业发展。目前,神冠集团拥有世界品类最多、规格最全的肠衣产品。2024年,神冠集团胶原蛋白肠衣产能突破70亿米大关,再创行业新纪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领先优势。未来,神冠集团将以更高的技术和产能优势,开拓更多系列和规格的新产品,全面覆盖市场所需,并推动香肠类市场高端化发展。

在胶原蛋白食品领域,神冠集团致力于推动胶原蛋白在食品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消费者提供多形态、多品类和更高性价比的胶原蛋白健康食品。胶原蛋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源”,对皮肤、骨骼等组织器官有着支撑保护等重要作用。相比普通食物,食用高品质胶原蛋白食品也是高效的营养补充方式。目前市场上的胶原蛋白提取产品多以粉状和液体为主,且价格不菲,而神冠集团依托45年胶原蛋白研发积累的领先成形技术,研发出以胶原蛋白为主要原料的“即食牛小筋”为代表的牛胶原食材系列,以及胶原蛋白燕麦露、红糖姜茶等健康食品,通过多样化的产品矩阵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需求,并以更高性价比让胶原蛋白食品走进大众生活。

在胶原蛋白护肤品领域,神冠集团发挥自主研发的胶原蛋白提取技术优势,以独有的高活性胶原蛋白应用于护肤品。抗衰老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而胶原蛋白能够改善肤质、延缓衰老,堪称开启逆龄肌肤的“秘钥”,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凭借神冠独具的高活性胶原蛋白技术,神冠集团打造了胶原蛋白精华液、胶原蛋白面膜、胶原蛋白护手霜等多款产品,含有高活性的胶原蛋白,吸收更好,迅速补充皮肤所需的的胶原蛋白营养,为消费者带来安全温和、效果更佳的高品质护肤品。

在胶原蛋白医用生物材料领域,神冠集团以尖端的胶原蛋白提取技术,赋能医学应用,解决胶原蛋白医用材料进口贵、用不起的难题。近年来,胶原蛋白以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促进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等特点成为受损人体的医用“新材料”。神冠集团研发的胶原蛋白医用生物材料标准更高、品质更好,采用动物源的胶原蛋白材料,分子构成与人体最为相近,而且神冠通过独有技术提取的医用胶原蛋白内毒素含量仅为0.01EU/ml,大大优于美国FDA标准的0.5EU/ml。目前,神冠集团人工骨结构实用新型专利分别获得国家和台湾地区授权,低内毒素胶原蛋白制备方法分别获得中国、美国、和台湾地区发明专利,正加快推动动物源胶原蛋白在胶原蛋白人工骨、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医用胶原蛋白敷料、小美容针等胶原蛋白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市场的步伐,让更多人用得起、用得安全。

45年自主研发历程与成就,让神冠集团有足够的底气打造“世界神冠、百年神冠”。当下,神冠集团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平台,并秉持新发展理念,推进前瞻性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奠定业绩持续增长基石,打造百亿胶原蛋白产业帝国,推动行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肩负胶原蛋白行业领航者的责任和使命。

发布于:广东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是一个免费信息发布平台(非购物网站,本站不销售任何产品,仅仅分享百科文章仅供参考!)属于非盈利性质平台,全站内容信息及图片均由用户免费自行上传发布,版权、知识产权、法律责任均归上传者所有(请自行斟酌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本站仅免费提供信息储存服务与信息展示参考用途,不作为任何交易依据,所以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温馨提示: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如有侵权等违法行为请举报,我们核实会第一时间删除信息。举报邮箱:1965942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