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 15:07:01|已浏览:42次
吃着排骨年糕看繁花大结局,剧迷涌进外卖平台、商超打卡沪上古早美食 一个月工资只有两三千?男子冒充外卖小哥“吐槽式”晒假工资条,警方调查,
吃着排骨年糕看繁花大结局,剧迷涌进外卖平台、商超打卡沪上古早美食
东方网记者程琦1月8日报道:“没有一个上海人看完《繁花》不想吃排骨年糕和泡饭。”近日,讲述上海年轻人凭借改革开放春风打拼成商业大佬的热播剧《繁花》临近收官,剧中各类上海古早美食也成为粉丝打卡留念的方式。
据美团外卖数据,《繁花》开播以来,排骨年糕成为平台搜索顶流,搜索量暴涨937%、外卖订单量周环比增长300%,泡饭外卖订单量也暴涨150%。
王家卫导演的这首部长篇剧作,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上海滩为背景,黄河路美食街作为故事重要场景,自然让藏于市井中的这些地道美食成为了亮点。剧中胡歌饰演的宝总最爱泡饭,看着简单,加了红烧肉就是“泡饭天花板”;汪小姐的排骨年糕,见证了她和宝总的“革命友情”;还有和爷叔一样中气十足的定胜糕,李李的热气羊肉吃出门道……
这些让人秒回旧辰光的上海老味道。
(上海女孩君君点排骨年糕外卖作为看《繁花》时的零食)
1月7日晚,上海静安区95后女孩君君点了一份排骨年糕外卖,“和爸爸妈妈一起边看《繁花》边吃,满满的童年回忆。”君君说,他们全家都在追《繁花》,难得有一部剧还原了父母年轻时代的拼搏故事 “每次宝总办完事儿都会去吃一碗泡饭,谁看到这能忍住啊”,君君说,自从追上这部剧,全家点开外卖app的次数高频增加。
线上电视剧一路热播,线下剧中美食一路热卖。近年来,影视文旅助力外卖暖经济的案例不断出现,前有《狂飙》强哥最爱吃的猪脚面、现有《繁花》宝总中意的排骨年糕和泡饭,影视剧展现的生活细节,也掀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食记忆。
据美团外卖数据显示,《繁花》热播以来,剧中出现的排骨年糕、泡饭、定胜糕、油墩子等上海美食在外卖平台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排骨年糕的搜索量增长近10倍,产生的外卖订单量周环比暴涨300%,泡饭外卖订单量则暴涨150%,微博上#上美团外卖品繁花美食#的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450万。
为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满足剧迷们在外卖平台的“打卡”需求,美团外卖上海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平台开展“繁花美食”专题活动,并在活动中,选取更多以《繁花》剧中美食为代表的上海小吃并提供大额优惠券。上海用户每天通过在美团外卖搜索“繁花美食”即可参与优惠活动。
1月7日,《繁花》中金美林饭店老板娘卢美琳的扮演者范湉湉,做客美团外卖上海神抢手直播间,为剧迷揭晓《繁花》幕后拍摄的点点滴滴,并且作为一名上海本地人,为直播间的观众介绍了众多剧中美食,包括“宝哥最爱”的干炒牛河、上海经典品牌小杨生煎的创新菜品等,同时也带来一大批剧迷福利,让消费者可以在刷剧之余,也可以享受更多更高品质、更高性价比的“小吃小喝”。直播间当日实时在线人数突破历史峰值,主推的“干炒牛河”等菜品,销量日环比上涨200%。
而作为老牌民生商超的大润发,也在线上优鲜APP顺势推出“上海老味道”专题,一站式满足消费者get剧中同款,让市民边吃边追剧。
早饭吃剧中葛老师爱的油条,上海生煎、上海重油香菇菜包、老上海牛肉锅贴;中午餐安排四喜烤麸、上海熏鱼、八宝鸭等,还原地道的美味;点心有蝴蝶酥、排骨年糕等等,都是大润发的宝藏商品。更有荟尚联名的百年老字号-松月楼素包,以国宴著称上海招牌餐馆绿波廊-灌汤小笼,上海本帮菜发祥地、创于清光绪年间的德兴馆-八宝饭,拥有百年历史的光明品牌-牛奶、冰砖等,口口都是经典在萦绕。
一个月工资只有两三千?男子冒充外卖小哥“吐槽式”晒假工资条,警方调查
前不久,一个自称是“外卖小哥”的人在网上引发热议,原因是他发布了不少晒工资条的短视频。视频中,他不仅吐槽当外卖员收入低,还认为平台克扣太高。就在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时,警方却突然将他带走调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视频中男子表情愤怒,吐槽自己辛苦一个月,却只有两三千元的工资。而在这条视频的评论区,网友对此众说纷纭,有的安慰外卖小哥工作不易辛苦了,也有的把矛头指向了外卖平台,认为外卖平台规则不合理,过分压榨了外卖小哥。
在这名男子的短视频账号上,类似的外卖小哥晒工资条的短视频还有数十条。除了过百万的播放量,点赞、评论和转发的量也很大。就在这些短视频继续在网上持续扩散传播时,泰州警方接到了一家外卖平台公司打来的报警电话。报警的外卖平台公司告诉警方,这名男子根本就不是他们公司的外卖小哥,而且发布的内容也与实际情况不符。
外卖平台站点负责人:看到这些类似的视频,会觉得我们这个行业或者站点有一些违规,对招募工作有很大的阻碍。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对短视频平台上的这些内容进行了分析。民警发现,这些外卖小哥晒工资条的短视频内容,确实存在诸多疑点。
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城南派出所副所长 倪中锦:首先是嫌疑人在短时间内发布了多条关于工资条的内容,正常来说,我们上班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发放一次工资,不可能短时间内多次结算工资。另外,话术基本统一,视频开头都是说我服了,某某平台工资发放了,然后怎么样。同时,办案民警还发现,这名男子所晒的工资条不仅是一家外卖平台的,而且这些工资条上的姓名和工号也都不一样。那么这些工资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随后警方与涉及的全部外卖平台进行了逐一核实,发现不仅视频中的这名男子不是这些平台的员工,工资条上出现的其他名字和工号也不是这些平台的员工。除此之外,这些外卖公司还告诉警方,工资条上提到的外卖平台服务站点,也存在问题。
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网安大队副中队长 马克:工资单上的外卖站点为泰州市梅兰中路,经核实发现这个站点是不存在的,这条道路也是不存在的。通过调查警方确认,这些外卖小哥晒工资条的短视频,包括出现的这些工资条,全部都是这名男子伪造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由于这名男子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在固定了相关证据后,泰州警方决定对这名男子展开刑事立案侦查。警方锁定视频发布者他并未从事外卖工作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警方很快锁定编造和发布这些短视频的是一名叫张某的男子。调查中警方发现,张某目前并没有从事外卖工作,那么他为什么要编造、发布外卖小哥晒工资条的虚假视频呢?虽然张某发布视频显示的外卖站点位于泰州市海陵区,但其本人其实并不在泰州当地工作和生活。
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城南派出所副所长 倪中锦:经过工作和分析研判,我们发现嫌疑人落脚点在江苏省无锡市,我们组织精干警力到江苏无锡对嫌疑人实施了抓捕。张某到案后,民警在他的手机中发现了大量尚未制作完成的短视频,内容同样是他冒充外卖小哥晒工资条。那么张某为什么要发布这些虚假的视频呢?据张某交代,他自己没有固定的工作,听说不少人通过短视频挣到了钱,于是他也想试一试。由于此前接触过外卖行业,他发现一些与外卖小哥相关的视频很受关注,因此产生了冒充外卖小哥进行“吐槽式”晒工资收入的想法。
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城南派出所副所长 倪中锦:他承认,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然后用来变现获取收益。
在发布了几条短视频后张某发现,通过冒充外卖小哥晒工资条,然后制造“骑手工资低”“平台克扣工资”等话题,确实能够吸引到关注和流量。而根据短视频平台的规则,在播放量达到一定标准后,他也确实获得了相应的收益。张某交代,在获得收益后,他十分兴奋。虽然一开始的收益并不多,但这种足不出户,也不用付出太多辛苦的赚钱方式让他欲罢不能,于是开始大肆编造和发布更多的外卖小哥晒工资条的视频。每次拍摄前,他都会伪造一批所谓的工资条,上面的人名和工号也都是他自己编的。而随着这些视频播放量和评论数逐渐增多,他的收入也开始多了起来。
犯罪嫌疑人 张某:我最高的一个月应该有两千块钱。我挣两千块钱的时候,我很希望自己成为百万粉丝网红,但是现实肯定是给你当头一棒。其实在这些视频的评论中,也有一些网友看出了张某是在发布虚假短视频博流量,张某也注意到了这些评论。不过张某对此并不在意,在他看来,虽然发布的视频内容是虚假的,但自己只是想挣点钱,并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根据警方的统计,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张某已经累计编造发布虚假视频70余条,总播放量近500万,而且这些虚假视频已经对相关外卖平台的经营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这起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中。制作虚假视频炮制热门话题无底线博流量张某冒充外卖小哥,编造、发布虚假的工资条的内容,通过炮制“外卖骑手工资被克扣”等话题为自己博取了流量和收益。对于这种无底线博流量的行为,该如何进行整治呢?来听听法学专家的观点。法学专家表示,为了博取关注和获得流量,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确实存在急需治理的各种乱象和问题,甚至有人专门通过故意编造传播大量不实信息以牟取利益。为了规范和引导相关网络平台健康发展,我国出台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等法律规定。但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性,如何才能使监管落到实处,还需要创新工作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刘晓春:在网络治理的体系里面,比如说谣言本身就是一个违法的信息,它是需要被禁止传播的。但是现在的困难点在于,它是以各种各样的新形式出来,我们一旦摸索出来一个准确去识别某一类不良或者违法信息之后,可能这一类摁下去了,它又有新的类型出来了。对此法学专家认为,相关平台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发现识别、及时处置等相关措施,尤其是针对多发常发、风险较高的内容领域,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足够的、有针对性的防控模型。一旦发现和识别出虚假不实内容,要进行及时处理。除了建立防控模型之外,法学专家还表示,网络平台企业还应该严格落实日常的巡查工作机制,尤其是针对流量异常、投诉较多、引发争议的内容和账户,切实做到及时主动发现和处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刘晓春:流量到一定程度之后,平台也要有一定的巡查机制。这个案件的当事人,他发现做这个能有流量能有收入,就不管那么多了,这个时候要给他一些提示,告诉他们,如果不遵守规则,分别对应什么样的后果。此外,法学专家建议,对于编造传播网络谣言这种无底线博流量的行为,还要建立起有效的联合惩戒机制,秉承“零容忍”的态度,让网络内容创作者和传播者心存敬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打防并举,标本兼治。
来源:央视新闻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