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xjy信息网! 登录 | 注册

免费信息发布

位置:xjy信息网 > 新闻资讯 > 其他资讯 >  站上联合国演讲台的“塑答”:也许环保可以更长链条、更可持续

站上联合国演讲台的“塑答”:也许环保可以更长链条、更可持续

来源:网络收集仅供参考

2024-10-03 15:01:12|已浏览:47次

站上联合国演讲台的“塑答”:也许环保可以更长链条、更可持续 罗振宇跨年演讲中,特别提到的这家厨师培训学校,到底牛在哪儿? 

站上联合国演讲台的“塑答”:也许环保可以更长链条、更可持续

当谈起海洋保护,你会想到什么?是海岸边的“捡垃圾”,还是对塑料垃圾说“不”?事实上,海洋保护还有更多可能,是可持续、长链条的创新发展,也是循环经济与再生艺术的碰撞。

在第八个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当天,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办,度小满协办的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活动在北京举办。北京塑答信息科技公司(下称“塑答”)的创始人和主理人Sophia李佳作为代表,登上了联合国的演讲台。

李佳介绍,塑答帮助企业、学校与社区将一次性使用后丢弃的材料,再生成为新的纪念品,返还于大众,严格践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李佳的眼里,塑达是她梦想的具体践行,更是创新环境教育与公众可持续未来的一个具象载体。

同时,作为万千中小企业的代表,李佳也谈到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譬如设备研发、产品设计、品牌拓展等等。李佳表示,充足的资金是中小企业健康前行的保障,在她的创业过程中,是度小满给与其资金保障,也带给了塑答发展的信心。

塑达与可持续未来

夏日炎炎,位于亮马河畔的联合国大楼在绿树掩映下自有一分清凉。背着帆布袋款款走来的李佳,也如同夏日里的绿荫,迎面带来了创业者的自信与可持续行业从业者的笃定。

三年前,李佳走出CBD的商业写字楼创办了塑达,成为了“负责任的生产与消费”理念的一名践行者。李佳表示,创立塑达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梦想的落地。作为世界联合公益基金会前海洋官,李佳曾参与策划多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保活动,而海洋保护也是自幼就种在她心里的“种子”。

“故事的开始来源于感同深受的察觉与突破。在几年前,我在策划、参与海岛的海洋保护活动。无数次的科普讲座及净滩,参与者的反应总是意料之内的。”李佳说道:“在接触的学生和孩子们当中,只有极其少数孩子把环保和可持续作为未来职业的第一目标。在接触到的成人中,环保的代名词和行动力仿佛只是‘捡垃圾’,对此我很挫败、也很困惑。”

李佳认为,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而在当下,对环境感兴趣的人却寥寥无几。环保既不是少年的志向,也不是青年人的兴趣。大家感受到的多是社区、街道垃圾分类宣导和塑料瓶变花的手工,并非能够真正感受到个体行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开始思考也许环保可以做到更长链条、更广泛、更有趣、更年轻、更可持续。心生一念,震动十方,塑答的故事应运而生。”李佳说道。

据了解,塑答从产品与活动作为起点,用极具吸引力的再生产品,可视化、互动化的废弃塑料再生设备体验,向大众传达“也许日常记忆中的垃圾,在塑答的故事中,却是被错放的资源与珍贵宝藏”,这些塑料“垃圾”可以通过再生设计创造新的故事陪伴在人类身旁。

李佳也现场展示了几款塑达的再生产品,包括再生挂钩、皂盒等,它们带着原生材料的色彩,以崭新的形式“重获新生”。“我们特意保留了回收材料的原本颜色,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这个再生的过程。”

正是这样有趣且深刻的环境教育与认知碰撞,让参与大众的行为更具价值与意义,对环境与地球的未来更具信心。而塑达的循环再生链条可视化、公众参与体验化也得以用最鲜明的方式体现。

环境保护与商业可持续

虽然身处环保领域,但塑达也是万千中小企业的代表。显著的外部正效益,并没有让塑达发展面临的困难因此减少分毫。

李佳谈到,在塑答的成长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大部分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设备研发、产品设计、品牌拓展等等...在自媒体和AI时代,中小企业需要更灵活更“多变”的方式品尝市场的“口味”,以“共创共享”等创新的方式降本增效,而这一切都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持,而充足的资金是中小企业健康前行的保障。

李佳认为,即使是在公益机构与行业,商业可持续也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我最开始做公益的时候,也觉得这个说法太功利了。当真的因为有些公益项目的执行遇到问题的时候,或者是一些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执行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能够‘自造血’的重要性。环境可持续、社会价值可持续,最终还是要经济可持续来支撑的。”

李佳希望,通过塑达的探索,能够让外界看到,环保项目也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多的群体来支持,未来才会有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更多的价值反馈。

事实上,度小满于2019年5月推出了小满助力计划。该项目模式不同于商业贷款,也不是无偿捐赠,而是通过企业贴息的方式,精准地为有资金需求的农村地区人群提供免息贷款,帮助他们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比如特色种养殖、民宿旅游等,探索绿色金融助农新模式。

站在联合国的演讲台上,李佳也特别感谢了度小满。李佳说道:“感谢活动举办方,尤其是度小满的支持,在资金方面给了塑答以发展的信心,让我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分享我们的故事。”

据了解,目前塑达仍在开展多个可持续项目。譬如,2023年在成都地区,塑达与在地伙伴共回收了约300万个矿泉水瓶,使其进入资源再生体系,目前塑答仍在推进学校与社区的项目落地。在北京,塑达支持多所学校学生进行可持续设计,从产品前端思考末端的回收困境,让更多年轻学生实践、创造可持续未来。


罗振宇跨年演讲中,特别提到的这家厨师培训学校,到底牛在哪儿?

学生刚入学就被企业“抢”了,新东方烹饪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的学校,更是一个行业共同体。

正解局原创

这两天朋友圈不少人转发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很多人在热议这一章节讲到的内容。

没想到,定位于服务中产的罗振宇,竟然特别提到了新东方——不是市值蒸发80%的新东方英语,而是隶属于港股上市公司中国东方教育旗下,另一个办学30多年,家喻户晓的学校——新东方烹饪学校。

罗振宇为什么要专门提到这所学校?

这所搞厨师培训的学校,拼命拦着毕业生,不让他们去火锅店、单品店、快餐店就业。

因为这些店没有技术含量,未来,机器人和料理包就可以取代厨师。

所以,新东方烹饪学校这一招很有远见。

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切墩、颠勺、翻锅等基本功,做机器人搞不定的事情——理解食客、理解食材、创新新菜。

所以,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学生一般都要去全国知名的社会餐饮连锁品牌和星级酒店锻炼,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迅速上手稳定就业,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人脉网络,拓展未来的职业生涯。

如今,各个行业的风口此起彼伏,前年还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去年就进了冰窖,直播的浪潮一下子就跌落谷底。

普通人是很难把握住风口的。

怎么办?

关键在于把握稳定行业,稳定周期。在餐饮这个领域,中国目前有4万亿的消费量,而且逐年递增。

风口有涨落,但衣食住行却是永恒的主题。

无论行业怎么变动,人还是要吃饭,而吃饭就离不开厨师。

此外,就目前的就业竞争赛道来看,我们发现,高端(大学学历)人才的市场逐渐饱和。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大学毕业生预计会超1000万人,达到1076万。

这么多的高校毕业生,全部都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了吗?

没有。

泥水匠老张辛辛苦苦供养一个大学生出来,发现孩子毕业后的收入还没有他的一半多。

这就是就业市场的新形势——高端人才过剩,技术人才紧缺。

1000万毕业生,400万考研,200万考公,可很多地方却存在用工荒。

市场呼唤职业教育,市场需要技术人才!

就业结构的失序,已经持续了多年,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制造业也缺乏增长动力的背景下,官方寄希望传统的职业学校能培养出推动制造业转型的高级技术人才。

为了推动这个趋势,去年“双减”政策强势出台,在中高考分流的情况下,有50%的学生必将进入职业学校的赛道。

而另一方面,在教育资源不平衡和大学扩招的影响下,职业教育的成效,一直以来也颇受质疑。

首先,是一直存在的教育偏见,很多职校生不被社会舆论和就业市场认可。

《中国青年报》曾对读职校的孩子做过一个深度专访。

其中提到,一些高级技工的工作机会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获得,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只能去做“拧螺丝”的普通工人。

此外,不同学校之间也有巨大的资源差距。

有的学生在就读时期,想去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但后来因为学校没有设备,只能作罢。

根据《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报告》的统计数据,有三成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数量不达标。

学校没有好好教,学生自然也在混日子。打架斗殴、逃学旷课是常有的事情。

而当学生在学校里学而不得、学无所用,混过几年日子后,同样面临着毕业即失业这样的难题。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世界工厂”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奇迹,但是由于企业长期忽视对工人的技能投资,劳动力市场一直存在技能短缺,使得经济增长陷入低附加值、低技能和低工资的恶性循环状态。

而中国产业的升级,本质上是要从“低技能均衡”向“高技能均衡”转变,使企业的技能需求刺激技能供给,从而提高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出,要从失业保险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

去年,国家再施利好,从立法层面上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

在掐断资本流入普通教育的同时,鼓励其进入职业教育!

毫无疑问,职业教育正迎来新的风口,而新东方烹饪学校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职业教育最大的困境是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而新东方烹饪学校30多年来,先后与上万家餐饮企业及星级酒店,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

与新东方烹饪学校深度合作的企业

学校向知名企业定向培养,通过毕业前半年的顶岗实习,或者三个月的企业课程强化训练,工学交替的模式,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就业,上岗即上手,打通了课堂和职场的壁垒。

由于管理上的到位和对技能培训的重视,新东方烹饪学校的教学硬件投入不菲。

课程内容和实训室教学环境,都是按照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的后厨场景量身打造。

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实训教室

同时,新东方还提供学历提升以及技能证书考试辅导服务,为学子成长为有学历有技能的复合型厨师精英助力。

新东方烹饪学校的毕业生,过硬的技能形成了不同凡响的口碑,据说系统学习烹饪技术两年的毕业生,一人难求,学生入学就被企业提前抢定,学习过程中,企业更是通过定向奖学金助学的方式,持续锁定人才。

有的酒店老板表示:“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学生,不管是专业能力还是职业素养都很过硬,而且还懂日韩料理、西式简餐、茶艺、咖啡调酒等,这些技能让学生能满足现代酒店的多元化人才需求。”

这种产学结合的模式,非常类似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因为与餐饮企业的深度合作,新东方烹饪学校把企业培训前置到学校培训,这样,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去企业上班,或者创业。

2019年,00后的刘亚旗在新东方烹饪学校毕业,因自信于自己的技术,毕业之后就毅然决定创业,在老师和同门师兄的帮助下,2年多开起了两家店铺,营业额突破了100万。

2015年毕业于新东方烹饪学校的侯继峰,在学校的安排下就职望湘园,年纪不大的他,凭借自己在新东方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修炼的综合素养,短短两年时间就晋升成了厨师长。

据说新东方毕业生入职的时候,就业办工作人员会拍着胸脯讲,在这家企业遇到任何问题,薪酬不对,工资不发,学校替他出头。从学校毕业的所有师兄师姐,都是他的后盾。

想换工作,学校有后续的就业服务,全国的师兄师姐都可以帮助接应。

想继续提高,学校还有厨师长研修班,学习酒店和门店管理。

想创业,学校也会帮忙打通资源。

新东方烹饪学校不仅仅是一所传道授业的学校,更是一个行业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内,机器人和料理包永远都夺不走学生的事业。

这无疑是一种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破局和前瞻。

职业教育,需要这样的长远眼光。

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岔路口。

大国的崛起,需要培养更多的新技术人才,虽然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实现。除了要有长期投入之外,更需要制度和体系的改变。

在人心上,我们需要破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这个社会需要有人成为医生、律师,也需要厨师、电工焊工。

在工业4.0时代,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会比写字楼里的白领更金贵,也更有经济回报。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新东方烹饪学校30多年来深耕职业教育,放弃了短期利益和路径依赖的诱惑,认识到唯有投资技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才能既有技术又有地位。

当企业依赖高素质的劳动力扩大市场份额,产业才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阶段。

如此,才能使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高技能均衡”的良性循环。

参考资料:

《罗振宇2022“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全文稿》得到公众号

《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报告》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

《1000万毕业生,400万考研、200万考公,唯独工厂流水线上没人》财英社

发布于:安徽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是一个免费信息发布平台(非购物网站,本站不销售任何产品,仅仅分享百科文章仅供参考!)属于非盈利性质平台,全站内容信息及图片均由用户免费自行上传发布,版权、知识产权、法律责任均归上传者所有(请自行斟酌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本站仅免费提供信息储存服务与信息展示参考用途,不作为任何交易依据,所以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温馨提示: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如有侵权等违法行为请举报,我们核实会第一时间删除信息。举报邮箱:1965942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