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1 12:16:18|已浏览:26次
中信建投:重申家电板块战略性配置机会 谨防被忽悠 家电行业潜规则揭秘,
中信建投:重申家电板块战略性配置机会
原标题:中信建投:重申家电板块战略性配置机会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e公司讯,中信建投研报认为,估值方面,当前家电PE在消费领域最为便宜,2021大回调后估值重新回归历史较低区间。综合考虑增速进行评估,家电PEG在消费板块中具备竞争力。结合增速来看(wind一致预期),未来2年家电板块PEG显著低于1,在消费板块中具备明显的投资性价比。家电持仓比例已触及历史低位,后续有望承接机构跳槽。目前新能源、光伏、绿电等板块估值已达历史高位,在基本面存边际走弱担忧下,机构调仓或使得家电板块(长期优质,基本面边际改善)重新获得青睐。
谨防被忽悠 家电行业潜规则揭秘
作为现代生活的刚需,谁家还没几台家电呢?虽说家电不是快速迭代的产品,但长时间的使用总会面临零部件老化的问题,加上一些“推陈出新”的新产品总能让人心生购买欲望,对于多数家庭来说购置新机是总要经历的一关。可面对市面种类繁多的家电产品,一些你看不到的潜规则无孔不入,比如电商和卖场不一样价格啊,比如很多功能聊胜于无啊,又比如直播带货其实只是低价陷阱啊等等。与其事后维权陷入被动,不如在购买前就货比三家读懂家电潜规则,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金钱流失。
一、电商、卖场价不同
上海家电网注意到,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总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比如电商平台看起来和线下大卖场中外观和功能大差不差的产品总有多多少少的差价,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这也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购买。
其实,在这些价格不一看似“李逵”又似“李鬼”的产品中,就隐藏着家电行业不为而知的小猫腻。比如有些家电产品看似一致,但品牌方为了区分电商专供和卖场专供款,总会在外观和功能上做出一些细微的小改动。一般来说卖场专供的产品因为渠道商和利润空间的问题,总会比电商专供产品的价格要高出不少。哪怕卖场里的家电产品出现在了电商平台,一般来说价格也会比电商专供的家电产品要高出不少。
究其原因,一是为了避免同品牌同产品出现线上线下价格差距过大开打价格战的风险,二是避免消费者在比价后只通过便宜渠道进行购买。不过,有细心的用户会发现,偶尔电商平台也会出现同产品比线下卖场更贵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品牌和渠道之间有着价格保护协议。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还是线下购买更为合适。
有趣的是,现在流行一种全新的贩卖方式,就是将价格稍高的产品进行“包装换壳”后重新推出,只是换了型号和外观,在功能和核心配置相同的情况下,售价会大幅下探。所以说科技以换壳为本不仅出现在手机等数码产品中,它也同样发生在家电产品中,甚至更稀松平常。
二、虚设价格
虚设价格一般来说在卖场中碰到的时候更多。前几年,为了保证店铺等各渠道商赚取利润,有些零售商家会在产品原价基础上兀自添加差价,这个差价空间看上去是给到消费者一个还价的自由空间,但事实上这种标价形同虚设,就像很多时候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同品牌的电饭煲在这家店中卖499元,在其他店中就能卖399元。
这种价格的形成,除了赚取额外利润外,有些商家则是为了避免同行业的竞争。这种情况一般多发生在加盟商中,所以消费者在线下购买商品时不要以为明码标价就是产品的实际价格,多跑跑,多问问再出手,才是取胜之道。
三、概念误导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家电产品的功能性也变得更多、更强,比如空调可以有新风和智能语音,洗衣机能洗烘名贵材质衣物,有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有蒸箱、蒸烤一体箱和空气炸锅,甚至连猫眼都变成了可视化的智能产品。而电视机更是厉害,只是屏幕材质就有OLED,QLED,ULED,miniLED等等,尺寸更是从45英寸到百吋巨幕。这些让人看着眼花缭乱的产品其实很容易就让用户陷入消费旋涡,比如有些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你根本就用不着,可为了贪图潮流和新鲜,加上商家的概念误导“好好好”,不少用户总会买一些本不需要的产品回家。
之前也有听到朋友讲,买了一台88英寸的智能电视给家里老人,搞到最后长辈连开机都不会,好不容易开了机,还怎么看怎么头晕。除了智能电视的操作繁琐外,摆放空间的问题也很容易造成人眼的不适。更有意思的是,不少用户买了一台高达几万元的洗烘一体机回家,本想着能洗涤真丝、羊毛和貂皮类的衣物,可搞到最后心生怀疑会洗坏衣服,还是奔向了干洗店。
但这并不是在说家电产品革新的坏处,毕竟能带来幸福感的家电产品也是实打实的带来了便利,科技改变生活嘛。
重点是,用户在购买产品时,一是要小心不良销售的概念误导,比如不管是QLED还是miniLED本质都是液晶电视,要是谁打着OLED的幌子向你推销那肯定就是骗人的。二是尽量避免花里胡哨的功能,比如转速一样的电动牙刷和吹风机,因为本身核心技术不高,所以额外加入的智能监测等功能很可能就是鸡肋本鸡。
事实上,科技的进步也意味着学习成本在逐渐增高,对于刚需的家电如洗衣机、电视和冰箱等,一些没用的功能还是当免则免。
四、莫要容陷便 向特价诱饵说不
以往每逢618和双十一大促,总有各种低价卖出的家电产品出现,多年来厂商的思路也以盲目追求低价冲量为主。但近几年,随着原材料的上涨,不少特价机已经没了优势,尽管让利优惠仍在占据各大电商的C位。但不少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有不少家电产品特价后似乎并没有与原价拉开差距,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家电产品中、数码、食品、家装等品类也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一是零售巨头意识到线上出货低迷,单纯的贴补并非长线工程;二是一味的低价卖货,让低于材料成本的产品在质量方面得不到保障。随着家电巨头从量到质和“推高卖精”的思想转变,市场中低价捡漏的产品已鲜少得见。所以,一旦看到市场中低于常规售价的产品出现,消费者就要自问是否是商家放出的引流诱饵,是否是商家用来“张冠李戴”的套路。
当然,时至今日,618和双十一还是无可否认的消费热点,小家电中还是会出现“超低价”产品。其实在这种大促活动中,消费者不妨试试反向购买季节性产品,比如夏天可以购买热水器和电暖器,冬天可以购买空调等等。
五、当心直播带货“全网最低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靠“说”出来的低价早已不是天方夜谭,每到大促时期,直播带货的“战报”往往惊人。有些头部主播的赚钱能力更是有目共睹。但巨额的销售量和所谓的“全网最低价”却水分颇多,“抢到就是赚到”本质上还是渠道“大促”,虚假打折、数据造假屡见不鲜。当然,这种情况仍然不止家电品类会发生,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要注意识别被流量迷眼、演出来的“低价陷阱”。
六、分类购买小Tips
由于家电产品品类繁多,不少产品如暖同类中央空调、管道新风等都需要额外的施工团队进行设计安装,在购买这些产品时,用户尽量选择较为专业的线下建材市场和暖通公司进行购买。而一些传统家电,比如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烟机、集成灶等,卖场可以看到真机,线上款式相对较多,消费者可以二者多对比看看。
总之,大家电产品相对食品服装等品类算是金额不菲,所以在购买家电产品时,消费者一定要注意区分“诱惑”。如果在电商平台购买家电,一定要在各大品牌的旗舰店和自营店中多对比查看,如果在卖场购买,就要注意在区分价格之余,还要对售后和发票等进行问询保留。
发布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