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30 12:04:19|已浏览:19次
成都如何拥抱千亿级化妆品市场?政协委员建议:支持化妆品新原料“原创性”开发 化妆品直播话术或涉虚假宣传,化妆品宣称功效需具备科学依据,
成都如何拥抱千亿级化妆品市场?政协委员建议:支持化妆品新原料“原创性”开发
医美、直播、明星带货……如果要说在互联网时代什么最火,“颜值经济”一定算是其一。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掏出真金白银为“变美”而付费。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国货美妆能拓展的市场空间还在不断增大。《2023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行业发展与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169亿元,同比增长6.4%,2025年有望增至5791亿元。
洞察到这一点,在成都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党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青琳森递上了一份关于支持化妆品新原料“原创性”开发的建议。
面对千亿市场,化妆品原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国货美妆原料问题最被青琳森重视。他强调,所谓的“中国成分”不仅要有中国元素的包装和文化自信输出,还应该有国内原料的自研与创新,配方的技术创新。如何发挥出成都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了不起的中国成分”,青琳森在成都传媒集团设在锦江大礼堂的特别访谈区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
▲青琳森
国货首次超过外资化妆品品牌
千亿风口之下,成都有哪些优势?
青琳森是一位标准的理工男,却对成都的美妆消费市场有着极强的信心。在这位政协委员眼里,成都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美业消费主要市场,也是近年来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心中的“网红之城”,拥有极强的市场辐射作用与消费影响力。
据青眼情报《2023年中国化妆品年鉴》显示,2023年国货美妆销售额同比增长21.2%,市场份额达50.4%,首次超过外资化妆品品牌。而在这一领域中,“原料”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据未来迹统计数据,2023年美妆原料相关融资27起,数量超出护肤、彩妆和医美服务类等各领域之和,“新原料竞争大战”渐趋白热化。
作为科研行业业内人士,青琳森敏锐地捕捉到,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全行业已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而在四川省内,也已经涌现出四川宁斐美容化妆品有限公司、四川荣乐化妆品有限公司、四川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领军型企业。如果成都企业能够自主研发原料,不仅可以帮助本土美妆业打破垄断格局、摆脱进口依赖,更可构建壁垒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向价值链上游攀登。
千亿风口之下,化妆品产业持续蓬勃发展,面对原料研发这一可预见的潜力产业,成都有哪些优势?青琳森给出了一个细分方向。
他对记者分析道:自2021年《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陆续发布、施行后,我国化妆品新原料管理进入注册备案双轨制新时代。截止到今年1月29日,共有81家企业成功备案化妆品新原料129个。其中主要分为2大类:一类是基础功能性材料,可能不具备很多功效,而仅仅是化妆品配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则是一些具有差异化的功效活性成分,这部分成为行业的焦点。
为什么行业对后者开始关注?
青琳森解释,基于植物来源产物的极高安全性,因此源于植物的化妆品新原料开发已成为一个重点。鉴于此,国家药监局去年11月发布了《关于化妆品新原料鼓励创新和规范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2023年第143号),鼓励和支持新原料研究创新,“鼓励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化妆品新原料,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化妆品原料研究创新。”青琳森特别地划出了这句公告中的重点。
“很遗憾,目前在129个成功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中,成都市仅有1个。”青琳森表示,成都的原料研发潜力也正在此。
“从消费市场来看,四川美业产业至少在全国占据前三,我们有广阔的消费者人群。从资源优势上来看,跟国外化妆品大药厂合成性原料不同,我们可以差异化竞争。成都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拥有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顶尖科研资源,又有中医药资源,目前彭州重磅打造了天府中药城,千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正在崛起,我们可以充分转换产业竞争力。”青琳森表示,从政策上看来,成都政府一直非常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非常关注,所以在化妆品原料研发方面,相关企业在成都也将有优越的营商环境。
有消费、有市场、有基础
成都如何打造“了不起的中国成分”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定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加快建设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打造西部中试中心,构建各具特色、行业共享的中试服务体系,建设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40个,服务中试项目800个以上,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
此外,报告还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支持链主企业牵头梳理产业链技术需求清单,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开展重点领域科研攻关100项以上。
基于政府工作报告,青琳森也提出了自己支持化妆品新原料“原创性”开发的建议。首先是设立化妆品新原料的专项研发基金。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有必要借药监局文件(2023年第143号)的支持,重点研发植物源的化妆品新原料。要特别考虑原创性,原则上需有已授权的发明专利作为研究基础,特别是对已获得化合物结构专利、PCT专利的项目进行重点资助。
“我希望能够鼓励成果转化。对于成都的科研机构向化妆品生产企业转让、许可化妆品新原料品种,予以适当的成果转化奖励,如对科研机构补贴科研经费、对企业发放创新券等。此外,还可以鼓励加强校企合作。引导在植物成分开发类企业单设‘化妆品原料研发’部门,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参与。推动举办“化妆品原材料”校企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建立相关实践实习基地等,加强校企联系沟通。”青琳森说。
青琳森告诉记者,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对成功注册、备案化妆品新原料的机构进行奖励,他预计在药监局文件(2023年第143号)背景之下,还将有更多的城市会提出产业补贴政策。所以,他也建议成都抢占先机,在进行专项调研后,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出台类似的政策鼓励产业化开发。
红星新闻记者 昌娟 摄影记者 吕国应
编辑 成序
发布于:四川
化妆品直播话术或涉虚假宣传,化妆品宣称功效需具备科学依据
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化妆品直播话术或涉虚假宣传,化妆品宣称功效需具备科学依据
【#化妆品直播话术或涉虚假宣传#,#化妆品宣称功效需具备科学依据#】根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中新经纬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年度报告(2023)》,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是直播带货平台的主要舆情问题。《消费者报道》通过黑猫投诉进行搜索,显示共有1744条关于“化妆品虚假宣传”的投诉。记者在整理化妆品相关行业虚假宣传案例时发现,大多数企业被罚原因为将普通化妆品宣传特殊化妆品功效、不能提供相关宣传功效的证明材料、虚构或夸大产品功效。#美妆避坑手册#目前许多主播在介绍产品时,都会刻意回避准确的功效词汇如“美白”“抗老”“抗炎”等,这类词汇被大多数企业及主播归类为化妆品违禁词,为了规避风险,诞生了“米白”“K老”“抗火火”等谐音替代词汇。然而,这种做法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因为这些替代词的背后,可能就意味着产品功效的缺失。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政策的出台,我国对于化妆品功效宣称监管愈发严格,规定明确了用于染发、烫发、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的化妆品以及宣称新功效的化妆品为特殊化妆品。普通化妆品禁止宣称特殊用途化妆品功效或者暗示特殊用途效果。此外,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根据《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针对不同的功效,产品应具备相应的宣称依据,否则不能进行相关功效宣传。618大促在即,《消费者报道》提醒大家,面对商家花式宣传应保持理性,谨慎消费。@消费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