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xjy信息网!

免费信息发布

位置:xjy信息网 > 新闻资讯 > 其他资讯 >  小红书,会种草,不会卖货! 三四毛钱玩具包装出隐藏款,直播拆

小红书,会种草,不会卖货! 三四毛钱玩具包装出隐藏款,直播拆

来源:网络收集仅供参考

2024-09-29 15:06:05|已浏览:74次

小红书,会种草,不会卖货! 三四毛钱玩具包装出隐藏款,直播拆盲盒“绑架”年轻人 

小红书,会种草,不会卖货!

1

1月25日,小红书发布了一个组织架构调整,把社区和电商两个部门合并为新的社区部门,归COO柯南管理。

对于这个合并,小红书给出的理由比较冠冕堂皇:

小红书的社区愿景是成为更多用户的多元生活方式聚集地,交易是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的交易心智要在社区养成、商家的交易生态要在社区生长。此次合并社区和电商业务,系组织在实现共同愿景过程中的自然迭代。

类似这种“用户的交易心智要在社区养成、商家的交易生态要在社区生长。”就有点莫名其妙,如果社区和交易不用区分,当初又何必独立?无论是社区里孵化电商,如抖音孵化抖音电商,虎扑孵化得物;还是电商里孵化社区,如淘宝孵化逛逛,皆因独立才能做好,从未见过社区和电商能混在一起还能做好。

实际上,有人看到这个消息,一针见血地就指出了原委:

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小红书竟然还有电商业务,的确是有的,2013年成立的小红书,早在2015、2016年跨境电商火的时候,就做自营电商了,都已经做了六七年了呢,只不过,后来做又增加了开店业务,所以,小红书的电商理论上讲阿里京东一样,是既有自营又有第三方开店,还能种草的综合性零售平台。

只不过,把社区和电商合并这件事,很显然是因为小红书电商没有做好,要做好了,不可能合并,而合并之后,肯定不会做的更好。

记得几年前,业内流传抖音要做电商,我问一位抖音内部人士,你们到底有没有做电商的打算?

对方说,电商,我们一直都在做,只不过是在某个二级部门下面在做各种尝试,如果要真发力做的话,至少要升到一级部门的级别。

一年后抖音电商开始发力,果然升级到一级部门,又过了一段时间,宣布做闭环电商,成立独立的事业群。

这才是真正做电商的组织架构变化路径!

2

只不过,小红书有两亿用户,是排名第三的著名的种草社区,前两年成就了好几个新消费品牌(虽然还都亏损中),很多平台也跟小红书合作引流,在上面种草的商家更是不计其数。

这么一个电商优质流量池,怎么自己做电商就如此波折?

研究了一番小红书之后,调皮电商发现了原因,小红书的问题是,会种草,但不会卖货。

按理说,种草本来就是卖货的关键环节之一,既然小红书善于种草,为何又不会卖货呢?

其实,小红书的种草社区逻辑和卖货的交易逻辑,还是不太匹配。

卖货是一个交易场景,我们回想下,最初级最简单的交易场景,菜市场,或者集市,消费者去菜市场,第一,有需求,而且是刚需;第二,有便利性,方便行动;第三到了菜市场,能对比菜的品相,能比价格,能看老板的热情和服务,有一个良好的交易场。这几点形成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

小红书的种草社区场景下,这个交易过程是割裂的。

当消费者看到社区里有人推荐商品,产生了需求,她的下一个动作不是去小红书上购买,而是去了淘宝去搜索比价和咨询。

按理说,在小红书上对商品产生兴趣,难道不是直接在小红书平台上完成购买更便利吗?

但问题是,消费者在小红书的商城里做不了比价和对比,因为小红书上的商品太不接地气了。

不接地气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商品价格普遍较高,没有价格优势;

一个是商品种类太单一了,很多商品看起来都是孤品。

对于一个电商平台,这两个问题是很致命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3

小红书给大家的感觉是生活在滤镜里,各种炫富、各种拍片修片,精美的生活吸引了用户的关注,所以,小红书打造了一种明显高于现实的生活格调。

为了保持这种格调,也为了区别于其他电商巨头,小红书的选品走了格调路线,怎么来形容这种格调呢?

就是商品图片拍的像时尚大片但带货能力却不行的那种格调,这是早就被真正的电商人反复验证过的,真正创造爆款的图片,反而不是那种太过精修的。

这种调性带来的选品一般比较小众,品类也比较单一,没有丰富的选择性。

但消费者到一个交易场里,是更偏向于多方比较的,有没有更便宜的?有没有更靠谱的商家?有没有优惠券?有没有活动参加?有没有包邮?有没有平替品?

小红书的种草社区是营造了一种滤镜生活,但是真正到了让消费者付钱的时候,他们一摸自己的钱包,会一下子回到现实中来。

所以,平台创造了一种幻想中的生活,但商品运营不够接地气,这就是交易逻辑第一个断层的地方。

要让商品运营接地气,需要去打通又low又辛苦的供应链,抖音快手的电商业务都比小红书晚很多年,但是,当他们决定要做电商的时候,在供应链层面下的功夫是相当大的,他们挖掘了一个又一个适合直播的产业,甚至是很多冷门行业,都在他们的运营下火了起来。

反观小红书的电商,从来没有让任何品类火起来过,也完全没有任何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运作,所有的选品都是从“仓库里选品”,而不是去工厂里、生产线上去抢商品,供应链扎根的深度,决定了商品受欢迎的程度,如果一个商品在仓库里永远有货,证明不是畅销品,很难做爆款,电商巨头们早就去承包品牌商的生产线了,早就去抢产能了,小红书还在格调里转悠,推出的商品,怎么可能有竞争力?

而且,任何一个电商平台的扩张过程,都不可能跳着格子去扩品类,都是一个品类一个品类稳扎稳打的进入,比如,京东从3C起家,后来扩展到图书,家电,再后来是快消、服装。

不能把一个品类打透,就很难组织到优质低价的商品和有实力的商家,同样是卖iPhone手机,你找国代和找省代在平台上开店带来的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

小红书的品类扩展只看自己平台的热度,不看供应链的运作规律,平台上哪个商品有话题度,就组织商家进来,却不能将一个品类摸透,这种机会主义做法,是不可能做好电商平台的。

4

很多人说,小红书不是也成就了不少品牌吗?

小红书是一个营销场,不是一个交易场,至少是目前没有转化成交易场。

品牌们去小红书做投放之后,营造了一个网红品牌的感觉,创造了话题热度,然后拿着这种感觉和热度再去交易场——淘宝京东抖音——投放广告,带来渠道商和消费者。

但是,这种网红的感觉是找了几千上万个博主造出来的,不是真实的,如果是真的在小红书上火了,那应该能带来立竿见影的转化,所以是虚火,不是真火。

这是小红书作为交易场的第二个逻辑断层。

5

小红书平台营造了滤镜生活,但选品不接地气;营造的话题是虚火,而不是真火;这两个逻辑断层,让小红书很难成为一个完整的交易场,其电商做不起来,也是情理之中。

当然,小红书的交易场绝不是没有价值,只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明明有流量有用户,但大多数用户不在这里下单。

历史上,所有电商新平台的崛起,都是靠价格战打起来的,但是,小红书的格调特色和商品运营逻辑,似乎都没打算走这条路,按说,如果不打价格战也可以,比如得物,靠炒鞋都能独树一帜,但是得物好歹也提供了服务,比如鉴定,虽然争议不少,但的确是靠这个做起来的。

小红书如果靠生活格调这个点,却在商品交易环节不能提供任何服务,不能建立任何优势,那要是能做起来,就太违背商业规律了。

不过,小红书似乎对于电商,也没有执念,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拉倒,因为其电商业务,从未听说有高人加入,其营销活动也只是在科技圈吆喝,在品牌和商家的圈层里,完全是放养状态,如此佛系,还指望什么呢?

发布于:北京


三四毛钱玩具包装出隐藏款,直播拆盲盒“绑架”年轻人

拆盲盒直播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上涌现,不仅成为一种带货新方式,更演变为“万物皆可拆”。

直播间拆盲盒。截图

夜里10点,一个上百人的直播间里,紧紧盯着群主直播拆盲盒。

屏幕前的台子上摆放着一大堆盲盒,主播顺手从中拿出几包摆放在最前方,一边语气高亢地说着“祝老板中奖”,一边用剪刀快速划开盒子,并当众拿出其中商品展示在直播间所有人面前。

“恭喜老板!开出了我们家的隐藏款!”“再给老板送2盒!”随着主播将一个由树脂制成的小玩偶从密封纸盒中拿出来,现场气氛也瞬间达到顶点,网友不断刷出“吸欧气”的祝贺话语。

盲盒的诱惑,正在直播间被放大。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拆盲盒直播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上涌现,不仅成为一种带货新方式,更演变为“万物皆可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直播间里,盲盒商品囊括潮玩手办、体育、动漫等领域的卡片以及咖啡、打火机等。而为了拉拢玩家,主播推出花式新玩法,包括拆到同色加拆1个,开出金色加送4个,抽中隐藏款加送3包。眼花缭乱的规则背后,无疑意在给直播间网友带来刺激,并在开出隐藏款的冲动中疯狂“砸单”。

“以小博大”的冲动欲望下,往往是买家为廉价商品买单。目前,直播间中,充斥着低至8.8元的玩具,进货价仅三四毛钱。尽管如此,盲盒式玩法让直播间多了不少赌的氛围,也使得个别大主播日赚数万元。

“极强的代入感和无处不在的情绪价值,吸引着众多玩家涌入拆盲盒直播间。”在浙江经营着一家MCN机构的杜斌表示,“而随着玩家的参与,不但推动着市场‘人满为患’,也让主播和厂商赚得盆满钵满。”

直播间的签球衣盲盒。截图

直播间很“上头”:这可是我们家镇宅的宝贝

深夜12点,一家直播间里,在看了几轮亲签球衣盲盒游戏后,刘磊终于忍不住下了单。

游戏规则很简单。主播每一轮都会拿出一件装有球员签名球衣的密封盒,并拆出10张囊括各家足球俱乐部以及国家队的卡片,同时在小黄车中挂出1至10号的链接。玩家看准心仪卡片后,以400多元的价格购买其对应的数字。如果盲盒里拆开的球衣正是所购买的卡片,那么这款正常价格近3000多元的球衣就能到手,如果失败则下一轮重新开始。

“这就是个运气游戏。虽然不可能轻松猜中,但一旦赌对就能以小博大。”主播随后所开出的球衣并非刘磊下单的编号,但他仍不气馁,随即开始新一轮下注。

另一家销售单颗咖啡的直播间里,工作台上摆放着十多个密封塑料袋,主播正热情地向每一位进入直播间的网友介绍着玩法。

“20元就能拆8个咖啡盲盒。”主播不停地从刚拆开的袋子里拿出五颜六色的咖啡,“如果拆到同色就加拆1个,如果同色的出现3次就加拆2个。直到没有相同颜色的则停止游戏。”

近段时间,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涌现出多个打着“现拍现开,有机会开到隐藏款”旗号的盲盒销售直播间。和早前玩家下单再自己拆盒不同,这些直播间里通常是玩家购买后,由主播现场拆开并展示其中物品。

“直播拆盲盒的刺激,远比自己拆盒要强烈得多。”已在直播间下过数十次单,花掉两三千元的00后玩家赵娜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拆盒过程中主播夸张的语气以及弹幕里在场观众的喝彩,都让她格外‘上头’,“不管是自己下单还是围观他人开奖,当主播开盲盒的那瞬间,都有种‘单车变摩托’的期待。”

贝壳财经记者蹲守一个打火机拆盲盒直播间看到,主播忙碌地拆着大小不一的密封袋。随着网友涌入,现场氛围也被推向高峰。每当拆出一款样式和做工颇为精致的打火机时,主播都会激动地大喊:“大哥,这可是我们家镇宅的宝贝”“隐藏款居然被开出来了”。

留言栏中,不少观众疯狂刷出“恭喜”“吸欧气”等弹幕,以及被类似“情绪价值”所俘获而直接下单的提示消息。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正是凭借年轻人追捧,直播拆盲盒市场得以迅猛爆发,盲盒商品也不再局限于早前的潮玩手办,不但有覆盖体育、动漫等领域的卡片,还有包括文具、单颗咖啡、打火机在内的各类小商品,这些都被包装到密闭袋子里,以盲盒的方式出现在直播间。

“极强的代入感和无处不在的情绪价值,吸引着众多玩家涌入拆卡直播间。”在浙江经营着一家MCN机构的杜斌表示,“为了拉拢玩家,越来越多的主播研究起更多新的玩法,也让这一赛道彻底爆发。”

咖啡盲盒玩法

三四毛钱玩具也能以小博大,刺激玩法打开销路

“如今,拆盲盒已经成为直播间带货新方式,甚至几乎到了万物皆可拆的阶段。”经营着一家拆盲盒直播间的主播张丽坦言,借此势头,也让主播从中成功获利不少。

张丽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和朋友在几个月前投入10万元搭建了直播间,所选择商品基本以义乌市场批发的各色塑料小玩具为主。

这些约为手指大小、进货价仅三四毛钱的玩具,经过一番包装放进直播间后,按照5个、8个和15个的数量分别被标以8.8元、12元和18元等不同档次。为了能吸引到更多玩家的关注,张丽特意开设了多个玩法和奖励,“开出金色加送4个,开出紫色加送3个。如果上述颜色都没开出也会多送1个。”

每天夜里,张丽都会播上五六个小时。直播间里的她情绪高昂,一边说着“祝大哥欧气满满”“这把必开出隐藏款”等话语带动全场氛围,一边接过助理递来的订单快速拆袋。她最乐见的是,网友在言语刺激以及以小博大的玩法下疯狂下单。尽管有人因为运气好连开中多个盲盒,但这无疑也为直播间增添了氛围。

张丽算过一笔账,顾客购买最多的档次为18元,平均每单所拆玩具的数量约为20个。这些玩具进价、人力成本加上运费,每单成本在10元左右。这意味着,每单能赚到8元。如果按照每天卖出去100单计算,日均收入能达到800元。即使扣去投流等费用,利润空间也可以稳定在30%上下,“我这还不算啥,有的大主播每天都能卖出数万元的货。”

据公开数据显示,当前出圈的一家拆盲盒店月销售额达到100万元至250万元左右,每场直播观看人数在50万量级,场均销售2.5万元至5万元。

这一新潮玩法催生出更多直播间,也让一众厂商开始重设销售渠道,以此招揽生意。

在浙江经营一家玩具厂的李可印象深刻,早前工厂玩具销量惨淡,近期公司对产品重新冠上“潮玩”旗号,对价格进行调整并将产品外壳套上不透明的塑料纸,再以拆盲盒的形态销售后,直播间每天几乎都能卖出数百单。

“特意将几个热度较高的款式包装成‘隐藏款’,每天安排开出一两个来提升直播间热度,果然不少消费者在冲动消费和赌博心态下不断下单。”李可说。

为了让网友随时保持新鲜感,李可除了现场拆盒外,还跟风设计了同花色就加拆1包的“对对碰”,玩家如果抽中隐藏款就加送3包的“考运气”等多种玩法,以此吸引到固定粉丝每天蹲守直播间。

于商家而言,这无疑是双赢。赠送的盲盒同样有开出隐藏款的可能,用户以购买一两盒的价格不断获得主播额外加拆的盲盒,实现了“以小博大”的乐趣。此举也将直播流量和下单量推至高潮。

“拆盲盒的核心不在商品,更多是给玩家提供的娱乐体验。”李可毫不讳言,如果开出隐藏款后会觉得自己“手气爆棚”继续追单,没开出的话则会产生“必须开出来”的执念,“如此一来就中了商家和主播设下的‘陷阱’。”

义乌商品同质化严重,玩家追风仍需理智

市场看似火爆,随着入行者增多,拆盲盒主播们发觉,这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选品,如果没有特色商品或者一手资源很难做成功。”今年6月才进入这一领域的蒋华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在开播几次后发现,现实并非想象那么热闹,经常出现直播几小时却只有不到10人观看的情况,“从入行至今只卖了不到20单,一共就百余元。”

贝壳财经记者在直播平台中浏览时注意到,拆盲盒的直播间尽管众多,但其中商品和玩法却很是相似,甚至大多渠道都来自于义乌、广州等地的批发市场。

“毕竟潮玩以新奇特著称,如果你直播间的商品随处可见,自然对玩家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蒋华分析称,他曾尝试过降价销售,效果并不理想。毕竟潮玩风潮转瞬即逝,如果商品在几天内都没卖出去,基本很难再有人购买,“现在直播间都还囤着十多箱玩具,价格降到两三元钱一盒都没人下单。”

张丽也表示,在积累一定粉丝量后,她曾考虑对直播间商品升级。原本她计划如同大主播般选择动漫周边商品盲盒,不过,国产动漫IP商品拿货方便,但通常发行不限量,这意味着谁都能找到相似的货源。如果选择海外动漫商品的话,则会牵扯到代购资源、货运渠道等环节,以此确保货源的稳定性和第一时间拿到新的IP商品,“如此一来,成本自然会成倍增加。”

实际上,尽管直播间有着固定粉丝,越来越多玩家开始趋于理智,甚至选择离开。

“不少粉丝在购买过一两轮后便不会再有早前的热情,甚至很长时间都不会出现在直播间里。”张丽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她曾在粉丝群中多番交流后得知,除了源于商品迟迟不更新而失去新鲜度,不乏有粉丝在体验后失去了兴趣。

赵娜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每每看到类似直播都忍不住下手,但当买下的东西到手后却格外后悔,“现在家里一堆塑料玩具、卡片、过时的指甲贴片等物品,真正日常能用到的没有一样,基本都是直接丢在柜子里吃灰,甚至转手就丢进垃圾桶。”

多位玩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当”,下单时并没有考虑物品是否实用,只是因现场的热闹氛围而“上头”,冷静下来后往往会产生后悔念头。“尤其是收到商品后发现其品质极其低劣,感觉自己用几十元的价格买回这些原本只值几毛钱的东西,未免也太傻了。”一位玩家如是说。

越发感受到销售压力的蒋华开始意识到,这门生意显然不如想象中美好。思索良久后,他决定退出这一市场,“没好货就没人看和下单,导致前期货源压在手中,资金无法运转,更没有购买好货的本钱。感觉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以亏损惨重收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