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7 11:56:20|已浏览:70次
在nextionBI线上发布会上,传统企业展示了对于数据分析的深度理解 光伏组件面临大批量退役怎么办?,
在nextionBI线上发布会上,传统企业展示了对于数据分析的深度理解
【猎云网北京】2月28日报道(文/种山)
2022年2月25日,数睿数据正式发布下一代专注知识的BI产品——nextionBI,启动了自己“无代码+BI”的双产品战略布局。数睿数据总裁刘超总结,当前的BI产品过于依赖专业人员,但从根本上看是由于对于机器、知识和环境的依赖。表面上是BI产品需要专业的人去治理机器产生的脏数据,去梳理专业领域的知识,去完成知识在系统间的迁移。但本质是BI产品要求机器需要产出标准统一、质量上乘的基础数据,要求有大量可以直接录系统的行业知识,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外部环境供知识在系统间自由分享。过度的依赖外部环境,反而限制BI产品自身的发展。下一代BI应该专注于从内部出发,主动去解决这些依赖,发展知识积累能力,主动优化融合现有数据资产,发展知识发现能力,能够快速总结归纳行业知识,发展知识传播能力,能够便捷打包成果对外输出。
而早在之前,传统行业也发现了现有的BI产品只能帮助他们看清现在,但无法看到未来,没有办法对发现的异常,从根本上给出措施建议开始探索通过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业务痼疾,寻求解决之道。
nextionBI也在发布会上分享了和一些传统企业共谋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真实故事,这些企业试图解决所在行业的共性问题,基于传统手段已经很难取得显著的突破。而通过与数睿数据这样的数字科技企业的合作,探索问题的另一种解法,将逐渐成为所在行业技术创新的主流。
发布会上首先分享的是一家纸材料生产制造企业,主要生产白卡纸。白卡纸属于工业用纸,采用100%漂白化学制浆抄制,具有坚挺厚实、平滑度高的特点,一般定量在210g-400g/㎡。白卡纸的产品类型主要分为纸盒、卡纸、纸袋,分别占比60%、20%、10%;下游主要应用于各类精细产品包装,如烟酒、化妆品、日用品、药品、食品、3C等日常消费产品包装。白卡纸的下游应用以必需消费品包装为主,终端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从中国造纸协会发布的《中国造纸工业2020年度报告》中数据来看,2020 年包装用纸生产量 705 万吨,较上年增长 1.44%;消费量 718 万吨,较上年增长 2.72%,是2020年纸产品中少数消费增长高于产量增长的品类。
白卡纸当前已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以金光纸业、博汇纸业、晨鸣纸业、万国太阳为代表的寡头合计产能占比高达79%。金光、博汇和晨鸣的白卡纸年产能均达到200万吨以上,其中,金光纸业旗下的白卡纸生产企业包括亚洲浆纸业(150万吨/年)、广西金桂(100万吨/年)、宁波中华(62万吨/年),分布在浙江、广西等地;博汇纸业的白卡纸生产规模仅次于金光,产能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江苏,合计年产能215万吨/年;晨鸣的产能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江西等地,合计年产能200万吨/年。
会上分享的企业作为现有的寡头之一,希望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除了营销工作之外,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对于白卡纸来说,纸张的克重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每个批次的纸张克重偏差越小,产品的质量稳定度也就越高。
但该企业的研发部门统计数据之后发现,目前白卡纸产品存在克重偏差较大的质量稳定性问题。由于克重不稳定,为了保证整体良品率,就不得不增加每个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使用,从而保证即使偏差较大,但多数产品仍能够满足质量要求。但这样做显然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且整体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极大的损害了产品口碑,优化生产过程刻不容缓。
在接触nextionBI之前,该企业也早就开始针对这一问题探索解决方案,但是遇到几个现实的困难。首先,造纸过程相关的数据量极大,种类繁多。有的来自于自动化设备,有的来自于软件系统,有的靠人员手工记录,还有部分非结构化数据。这其中还包含大量的脏数据,存在诸如标准不统一、空值比例高、数据乱码等问题。在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先完成复杂的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数据关联等工作。企业研发部的人员虽然了解纸张生产数据的正确格式、知道不同字段的标准度量、能够将编码代号翻译成文本,但是他们大多不懂SQL语句,无法完成批量的数据加工处理工作。其次,经过材料研发人员对于大量历史数据的整理,生产制造过程中影响纸张克重的因素超过140种。但是具体是哪个因素对于克重有影响,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这都需要一一测试。按照控制变量法的理论要求,至少要测试140次,每次都需要设计实验,调整参数,统计结果,这显然不具备可操作性。最后,难以定位影响因素对最终质量的影响值,不知道如何进行优化,针对某个因素具体优化值是多少?明确相关性只是第一步,下一步需要明确是线性相关还是指数相关,要有具体的相关函数才能形成量化可落地的操作建议。
对于数字化生产,企业认为不能简单的只是通过大屏展示生产结果数据现状,然后靠老师傅的经验决定优化方式,再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反馈判断优化效果,这种模式周期长,风险高。合理的方式应该是基于生产过程的数据分析,给出精准的操作建议,再通过生产测试进行验证,敲定生产优化措施。这就需要用到nextionBI的数据融合能力与增强分析中的主因子分析和根因定位能力。
针对第一个痛点,nextionBI对接生产数据,通过强大的数据交换机能力,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流程,实现接入数据的清洗加工,排除异常数据对于分析结果的影响。这个过程不用写任何技术代码,一个纸材料的研发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自己就可以通过拖拽数据加工算子的方式,配置加工流程,完成大量原始数据的加工处理。如上图所示是将三个来自不同系统的数据表经过加工处理,最终融合形成了一个数据资产。整个过程清晰可见,每个步骤对应的模块都可以动态调整,大大提升了数据处理过程的灵活度。这样就解决了数据分析基础素材的问题,为后续的分析打好了基础。
针对第二个痛点,利用nextionBI增强分析中的主因子分析能力,帮助客户从140多个影响因子中,快速定位影响纸张克重的主要影响因子,并提供主因子对结果的影响分析,并提供每个因子的影响值分析。如上图所示,影响因子的影响值排名从高到低分别显示的是2号浆液流量、车速、1号浆液流量、冲浆流量这四个因子,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影响值,这就为下一步的分析工作提供了量化的参考依据。
针对第三个痛点,采用根因分析,通过根因定位分析能力,对影响纸张克重的可能进行根因组合,列出组合排名。提取主因子,将每种组合的具体值列出,提供系数调整优化值建议,直接提供量化的指导。
如上图中所示,为不同因子分配不同的参数选择,形成多种组合。针对不同的组合分析其可能性的占比。比如图中的组合三就代表了2号纸浆流量小于等于14.25,1号纸浆流量小于等于32.05,车速小于 33.156这种参数组合形式,但是这种组合方式相较于组合一的可能性占比是偏低的,为了达到优化目标,最终应该选择组合一对应的参数设计。基于这些分析,进行了多次实验,研发部门给出了具体操作建议,帮助生产部门快速改善生产过程,稳定生产质量。
企业按照准备数据,确定方向,量化措施的过程,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完成之前一直困扰他们的产品质量稳定性问题。nextionBI作为新发布的下一代BI的代表,其强大的数据融合处理能力、增强分析能力都很好地帮助企业完成了这次优化生产过程的目标。下一代BI的新能力,给企业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手段和方向。
光伏组件面临大批量退役怎么办?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和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应用国家。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预测,2025年起我国开始面临大批量的光伏组件退役,2030年报废光伏组件将达到150万吨,我国光伏组件报废量在2060年前会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报废光伏组件回收与绿色处置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最后一环,是光伏产业闭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保障。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报废光伏组件拆解的主要物料为玻璃、铝边框、铜焊带、塑料等,再生利用对碳减排贡献显著,是实现碳减排、碳达峰的重要抓手。”常州大学魏伟教授表示。
新兴固废物质组成与相应产品基本相同,因而含多种有价金属,资源回收价值极高。据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供的数据,以光伏行业为例,晶体硅光伏组件中玻璃、铝和半导体材料比重可达92%,另外还含约1%的银等贵金属。若能全量回收,到2030年,可从废弃光伏组件中得到145万吨碳钢、110万吨玻璃、54万吨塑料、26万吨铝、17万吨铜、5万吨硅和550吨银。而薄膜光伏组件中含有的碲、铟、镓等稀贵金属,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因此,其高效回收利用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减少相关资源的进口依赖,防范原材料供给风险,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积极探索规范回收及可循环、高值化利用
探索面向未来新结构、新材料、新组件的新型回收方法
据了解,为应对大量报废的退役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清洁能源产业固废,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陆续出台政策部署相关工作。如何高效规范回收利用已成为当前重要热点话题,也引起了我国固废资源化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辉良透露,目前,联盟正着手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清洁能源产业固废资源化工作组,充分发挥联盟产学研用单位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废碳纤维复合材料、退役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清洁能源新兴产业固废规范回收以及可循环、高值化的再生利用途径。
尚辉良介绍,工作组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清洁能源固废再生利用产业发展顶层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提供决策建议;二是建立清洁能源产业固废再生利用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研发清洁能源产业固废再生利用关键及重大创新技术,开展技术对接合作,加强培养专业人才和专门技能人才;三是以标准规范为引领,积极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四是积极申请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任务,支撑清洁能源固废再生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光伏组件的资源价值相对较高,同时不当处置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影响极为严重,光伏组件及其配套设施和土地的资源化利用是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的重要内容。”常州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周全法教授告诉记者,光伏组件中含有铜、铝、银、锡等多种有色金属,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是保障国家战略金属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三角资源环境研究院依托常州工学院,已经与天合光能等国际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开展合作,按照生产者责任制的要求,大力推进光伏组件及其覆盖面的全组分高值化清洁利用。
2021年12月14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四部委共同编制了《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1年版)》。目录共评选了94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其中再生资源利用工艺技术设备19项,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晶硅光伏组件高压研磨拆解成套技术与装备”成功入选。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庄虎梁说,通过对报废晶硅光伏组件的高压研磨,可以获得洁净的整块玻璃、条状的焊带、颗粒状的电池片以及片状的EVA和背板等高分子材料。装备可实现95%以上的材料回收率、90%以上的材料可再生利用率。并且凭借其拆解过程中近乎100%的水循环利用率和废气零排放,实现了循环经济技术的环境友好性。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经牵头也已开展了光伏组件回收技术的研发,考虑到未来新型太阳电池的回收,还研发了面向未来新结构、新材料、新组件的新型回收方法,开展了激光刻划、线切割的拆解技术和异质结电池的银、铟回收技术研究。
大力推进全组分高值化清洁利用
首条晶硅光伏组件回收产业化中试线已取得积极成效
日前,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自主开展的“晶硅光伏组件回收产业化及设备国产化研究”科技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中国首条组件回收中试线验收建成。
黄河公司科技管理部主任石生斌介绍,2017年起,黄河公司开展晶硅光伏组件回收产业化及设备国产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旨在将退役的光伏组件通过分类拆解,回收其中可重复利用的硅、银、铜、铝等材料,将退役光伏组件“变废为宝”。
为进一步推动退役光伏组件资源化利用,尚辉良建议应从如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将退役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纳入固废资源化顶层规划;二是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联合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建设创新平台研发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技术,从产业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推广应用退役光伏组件回收技术;三是持续完善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政策体系,探讨将退役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回收纳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管理政策,明确上下游各环节主体责任,构建循环利用管理体系;四是建设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处理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退役光伏组件回收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信息发布、竞价采购和物流服务提供信息支撑;五是制定完善符合双碳目标的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