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5 12:20:39|已浏览:96次
书香茂名!信宜市新图书馆正式开馆! 联合抵制618,图书行业活不下去了,
书香茂名!信宜市新图书馆正式开馆!
转自:茂名发布
在文化建设的浪潮中
信宜市再次迎来里程碑式的事件
历经六个月的精心试运营
8月19日上午
信宜市新图书馆正式开馆
同期举办的
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专题研讨会
汇聚了行业精英
共同探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路径
这一盛事不仅展现了
信宜市文化事业的新成就
也为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开馆对话:
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新里程
开馆仪式上,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宝贤、信宜市人民政府市长李龙飞先后致辞,肯定了信宜市新图书馆试运营半年多以来的优异成绩,并对新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出规划和期望。随后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和开馆仪式,随着大屏幕的倒计时结束,信宜市新图书馆正式开馆,标志着信宜市文化服务的新起点。
活动汇聚了政府领导、国内多位图书馆界知名专家、广东新华集团代表、广东省21个地级市图书馆馆长等嘉宾,共同探讨和见证信宜市文化事业的新发展。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新和广东省立图书馆馆长方家忠作主旨报告,为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下午的专题研讨会上,项目业主方和运营方代表先后登台,生动讲述了信宜市新图书馆从规划、建设到投入运营,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历程。同时,来自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杰出公共图书馆馆长们也纷纷上台发言。嘉宾们围绕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的专业保障、人才队伍构建、运营考核评估以及未来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现场听众呈现了一场关于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的精彩思想盛宴。
走进新馆:
体验现代与传统交融的文化殿堂
记者进入新图书馆的那一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完美融合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与地方文化元素。室内设计以本地的竹子绿、竹编黄为主题色,家具和装饰品融入了本地竹编、藤编元素,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营造了温馨的阅读氛围。
漫步在新图书馆内,记者注意到,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巧妙而实用。一楼的智能自助图书馆区域、视障人士阅览区、新华书店,配备了先进的自助借还机、电子阅读机等智能化设备,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自主服务体验。
三楼的少儿空间色彩鲜艳,充满童趣,仿真草坡、洞穴等场景设计,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VR体验区、4D动感剧场等高科技设施,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也将图书馆的社会科普功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四楼的市民书房,则以其宽敞的阅览区、丰富的藏书和舒适的阅读环境,成了读者静心阅读的好去处。
嘉宾体验4D电影。
服务创新:
见证图书馆推动文化发展的力量
“我们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致力于打造成为粤西甚至是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标杆。”信宜市新图书馆副馆长林榆椿向记者表示,该馆自试运营以来,总入馆人数约70万人次,图书借还量约50万册次,阅读推广活动总量超1000场次,活动参与人数约30万人次。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设计阅览座席700个,设计馆藏量40万册,目前上架纸质图书32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
此次活动恰逢2024南国书香节之际,同时,书香节茂名分会场主展场也设在信宜市新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信宜新华书店副总经理李晨曦表示,这对提升信宜市文化氛围和图书馆、新华书店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信宜新图书馆正式开馆,标志着由中建五局承建的信宜‘两馆一心一广场’已全面交付,即中国牙雕艺术馆·信宜、新图书馆、会展中心、市民广场及配套基础设施。”中建五局信宜新图书馆等项目生产经理张伯俊介绍,信宜窦州里这个集美食、文化、商务、旅游等于一体的网红新地标,开业一年客流量已超过550万人次,营业额约8700万元。
信宜市新图书馆的正式开馆,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文化空间,更标志着公共图书馆事业在探索社会化运营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期待未来信宜市新图书馆继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为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贡献力量,书写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联合抵制618,图书行业活不下去了
来源:真故研究室
撰文 | 梁 湘
编辑 | 龚 正
截至今日,全国近百家出版社联合声明,反对京东618开出的“全品种图书价保二到三折”等促销方案。理由是当折扣低于三折,出版社绝对亏本。
不过,这引来了很多消费者批评,认为现在的书已经够贵,“出版社还好意思批评渠道?”
不少出版社辩解,正是电商平台的折扣越压越低,才导致图书的定价越来越高,这是一种维持利润、甚至保命的反向拉扯。但这份解释距离被大众读者认同理解,还有很长的距离。出版业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失语者。
#01
三折,击穿了出版机构的保本线?
抵制战的第一枪,开在5月17日。
包含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在内的10家出版社发布《联合声明告知函》,拒绝参加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提出的618促销活动方案。
出版业人士介绍,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即京东图书的运营方。天眼查信息显示,京东集团副总裁缪钦持有该公司45%的股份,为最大股东。
随后,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也单独发布了《声明告知函》加入抵制。三联书店、中华书局等用电子邮件站队表态。
随着出版联合机构的数量增多,上海46家出版单位于5月20日发布的联合声明函将抵制推向高潮。
图 | 网传的联合声明告知函
行业集体抵制京东的原因非常简单:对多数出版机构来说,京东618的三折大促意味着赔本卖书。
这个关键数据,却不为大众所知晓。
北京业内的一名营销编辑晏书表示,一本图书的成本,大概是定价的15%~20%,这还是公司尽力压低成本后的结果。
晏书举例,自己所在的公司在完成图书的编辑制作后,会以最终定价将近三折的价格供货给发行公司,发行公司再以三三折、三五折等价格下发给更下游的渠道,最终在电商平台面向读者时,销售底价会被控制在定价的50%,但这中间的利润,会随着长长的供应链,被平台、经销商们分走,留给源头公司的毛利润只剩下不到10%。
比起服装业40%、餐饮业70%的毛利率,出版业的10%的毛利不算高,而这还是站在平台五折售价上的结果。
十年前,读者在图书电商面对的价格大多在六折及以上,到了2019年,折扣已经被压低到了五折以及以下,且还在持续走低。
对大多数出版结构来说,如果再算上一本书的编辑、设计、审核等各类费用,图书售价低于三折就会击穿成本线。
面对抵制,京东方面暂无正式回应。但网传京东图书采销人员发朋友圈声称,此举只是为了卖更便宜的图书,通过薄利多销扩大销量。此次京东618大促,除了图书全品种2~3折的促销折扣之外,还叠加了“满300减130”的券。不少图书业者反映,这样只能赔本赚吆喝。
据某业内人士透露,京东在与一些出版社的合同中,还约定了年底需向平台另行返点,更是让矛盾激化。
#02
为何从蜜月走到了抵制?
电商平台与出版机构的关系走到如今这样,并不是一夜之间,以前也曾有一段蜜月期。
1999年,随着雷军、李国庆各自创立卓越网、当当网,电商平台成了书店之外一种新的营销渠道。向着西山缓慢踱步的出版业回过头,一时间分不清来者是敌是友。
但很快出版机构先尝到了甜头。以往以线下书店为主渠道的出版业,账期长达半年甚至一年,行业惯用的经销包退制,也让高退货率成了附骨之疽。
电商平台的兴起则更改了消费者的购书习惯,给了传统的出版业不小的震撼:销量更透明、账期更短,曝光量更是以几何量级倍增,利好出版业、电商平台、读者群体三方,大家似乎都有光明的未来。
但随着电商之间竞争激烈,行业的味道也在慢慢变化。
2004年,亚马逊收购卓越网进军中国;6年后的2010年11月1日,京东商城图书频道正式上线,彼时淘宝也卖书多时。
2010年前后,当当与京东展开童书价格战,战役一经打响就再也停不下来。几番下来,“电商上买书、价低还包邮”,重塑了用户心智。
从这时起,利润不断被腰斩的出版业,纷纷开始反抗。
2011年,京东商城打出“全部少儿图书4折封顶”的促销广告,就遭到了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接力出版社为首的24家少儿出版机构的联合抵制。
当时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发微博“正面刚”:今生最恨的词就是“封杀”,并命令图书部门把这24家出版社记下来,而且这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永远4折,后来又加码重轰,“给出版社百分之十的利润就足够了。”
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八家出版,又发布联合声明,抵制京东开展的“逆价销售”——当时,京东有个活动是“满300减100返券促销”。
参与该次抵制活动的化学工业出版社负责人称,其实声明并非只指向京东,而是整个位于行业下游的电商渠道,希望它们不要以所谓“低价”损害出版社的利益。人大社副社长李开龙也发话:“出版环节的上下游其实是一家,应该是良性的循环。”
作为被点名方,当时的京东态度依旧强硬,将这八大出版社的书籍在活动期间全部下架,活动结束后才再上线。
在双方的拉锯战中,最终还是平台方占据了优势。
2021年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受访透露,几大电商平台在图书世界的销售市占率达到了7成左右,这意味着没有任何一家出版商能脱离电商平台独立存活。
而对于带着文人儒雅高帽的出版业来说,只要蛋糕在做大,哪怕一本书就只赚2块钱,卖个50万册,至少也有100万的毛利润。这是出版公司选择隐忍的根源。
直到此次京东618将这帮文人墨客逼上了梁山。
从历史来看,在强者面前,处于弱势一方的出版公司发起的抵制结果,基本上就是“没有结果”,倒是进一步造成了出版公司“两头不讨好”的困局:电商平台压的折扣只会越来越低,为了活命,出版机构只能反向抬高定价;看不到硝烟的读者,只能看到书架上不断攀升的书价,对出版机构的反感与日俱增。
但出版机构满腹委屈:自己根本没有赚到钱。
首先是行业蛋糕在这些年没有扩大,而是缩小。中金易云2024年一季度图书市场报告显示,图书平均定价45.51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08%,但码洋同比却下降了14.71%,降幅明显。
其次是行业玩家近来萎靡不振。2020年图书零售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又同比出现-5.85%的增长,21家公司现金流为负值,占比高达75%。
图 | 2024年第一季度出版业上市公司营收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中金易云2024年一季度图书市场报告
当大部分从业者都吃不上饭时,揭竿而起只差一条导火线,京东618正好撞上枪口。其实隔壁当当网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满100减50”的图书促销,但可能没有像京东的招儿那么伤及命脉,才避开了这场抵制战。
战场的背后,是出版业与电商平台双方彼此消磨导致的利益链条最终崩断。
#03
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冲击了电商卖书
在中金易云2024年一季度图书市场报告中,有一个数据格外亮眼:短视频电商,是唯一一个实现码洋同比增量的渠道。
图 | 中金易云2024年一季度图书市场报告
有声音猜测,京东此次放狠招,是受到了来自短视频的竞争压力所致。
在出版业的“神话故事”里,董宇辉是绝对的主角,他的出世强化了短视频平台在图书营销界的地位。
2023年12月21日,直播讲解《唐诗三百首》的董宇辉,仅用20分钟就卖出了20万册;4个小时直播,又卖出99.2万册《人民文学》;《人间信》直播,25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售出6.8万册;一本原印量只有60万余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董宇辉的直播推荐下,总印量已超过600万册。
《2023抖音电商图书消费数据报告》显示,以董宇辉为代表的图书主播们,在过去的一年里为图书创造了超4亿单的惊人成绩。
日落西山的出版业老泪纵横,发现原来货架电商之外,直播电商也是一个不错的营销手段。据中金易云2024年一季度图书市场报告,短视频营销市占份额已经达到了33.07%。这也成了出版业抵制京东618的底气。
不过,短视频平台上各路大V内卷,被行业诟病的价格战卷土重来,越演越烈。
2021年9月,“北大才女”刘媛媛打着“振兴图书行业”的旗号直播卖书,将“50万册书破价到10元以下”,还有“10万册1元书”,价格之低令人咋舌。
在她之外,数以万计的图书主播和短视频博主拿出了“9块9包邮”的卖书噱头加入战争。更有甚者,在直播间拿出了秤,将图书论斤售卖。
“图书就是很便宜的商品”的认知,不断冲刷着用户的心智,进一步压榨了出版业的生存空间。
在流量的裹挟之下,“低质公版书”“山寨书”等大量出现,盗版猖獗,劣币驱逐良币,形成了更大更深的行业怪圈。
有声音认为,正是在短视频平台的强力竞争之下,京东平台才在此次618放狠招,试图夺回自己在图书市场原有的霸主地位。
但平台竞争,最终受伤的还是出版业。
一名从业七年的资深编辑感慨,整个出版行业都在为爱发电,但利润的微薄也导致无数编辑出逃,“我很想辞职后去开个烧烤摊或者网店,但这些年也没攒下足够的创业钱。”
#04
出版行业,何以自救
到底是走错了哪一步,才让出版业陷入了如今这道怪圈?金钱、读者、市场,似乎哪样都没捞到,出版业吃力不讨好的商业模型在其他行业看来,简直匪夷所思。
营销编辑晏书向“真故研究室”感慨,一本书从策划到上市动辄半年到一年的周期(一些重点书甚至耗时四到五年才能上市),编辑制作本身就是一项孤独且漫长的工作。图书上市后,大小传统发行,也很难追踪到实际的销售数据。
在层层递进的供应链下,图书制作的源头公司,很难知晓自己的一本书在四线小书店里一个月到底卖了多少。
由于数据追踪的难度大,发行公司会以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跨度去追一次数据,这也直接拉长了图书出版机构的回款周期,造成平均六到七个月的账目延迟。
很难想象,在互联网时代的当下,图书行业的内循环却成了一台生锈的老实机器。制作难度高、审核要求高的图书商品,对应的却是低周转率、低毛利率,站在商业角度变现效率极低。
出版业想要自救,对内的制度、链条变革,应是一处需要上下一同发力的关键点。
面对外界,出版业需要找回自己的话语权。
出版业面向618抵制战的本质,暴露出出版业孱弱的议价权与控价权。自营需要引流、电商平台要求参加促销补贴活动、直播卖书要求破价……各方都在比价拉扯价格战,出版社腹背受敌、左右为难。
虽然制作周期长,但一本新书的寿命往往却只有短短几个月,为了保障新书的收益,很多出版机构都在协议里表明“新书三个月内不参与折扣”,但销售方自己改价而不通知出版方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签订自律性协议来控价的方式很多时候只是纸上谈兵。
最终,图书市场被价格体系被搅得一塌糊涂,纵使很多出版机构开始在小红书等领域自建自有渠道,夺回主动权,但真实效果并不如意。
618一战或许只是苗头,当火焰烧破最后的防线,就会造成一场全员皆输的败局:出版业无以为继,纷纷离场;电商直播等平台无书可卖;从业者转行、作者停笔;图书品质下滑,读者拿到手里的都是粗造滥制的公版旧书。当故事不再值钱,市场将再无好故事。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单纯控诉某一家电商平台的促销策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行业本身无力挣扎时,救场的或许只能是天降神兵。以更高的层面组建有责任感的行业协会,联合各方制定更有助于市场良性发展的政策法规,或许比几分联合声明更有力度。
最重要的是,出版行业还需要找回丢失已久的读者市场。
看书的人似乎是越来越少了。202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民图书阅读率为59.8%,人均年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5本。一年到头看不了5本书的读者群体,阅读早已不是刚需。
尽管无数主播在直播间里呼喊推销文艺书,试图解释“图书并不只是学习知识的负担工具”,但能带来精神愉悦的图书,面对短视频、直播等娱乐方式,终究难以匹敌。
但这并不意味着,图书会成为碎片化时代的牺牲品。当娱乐成为快销品时,强调长时间沉浸阅读体验的图书,并不是站在了消费习惯的对立面,而是作为互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群的精神必备品。
真正缺失的,是出版业自身惯于躲在幕后而逐渐弱化的前台表达。董宇辉的直播间强有力地证明,当图书优秀的内容得到足够的展示,再冷门都会成为爆款。毕竟真正爱书的人其实都有自己内心的图书底价,一味追求零元购的读者或许从来都不是出版业的目标群体。
在内容日益被重视的当下,为好内容付费早已深入人心,出版业缺少的从不是市场,而是一道真正触达读者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