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首页 学校
帮我选课
历史 我的

科普太阳将爆发M级以上耀斑,出门需要防护吗? 百年未遇的山洪

2024-10-11 12:22:46  人气:40

科普太阳将爆发M级以上耀斑,出门需要防护吗? 百年未遇的山洪过后,黑熊为何选择下山? | 知识科普 

科普太阳将爆发M级以上耀斑,出门需要防护吗?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0月5日报道: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近日太阳活动水平中等到高,爆发M级以上耀斑的可能性大。受冕物质抛射影响,4-5日可能出现中等到大地磁暴,6日可能出现小到中等地磁暴。受可能出现的M级以上耀斑爆发影响,可能出现电离层骚扰。

另据空间环境预报消息,1-3日爆发多个朝向地球的CME,预计4-6日将陆续光临地球,可能引起强的地磁扰动,绚丽的极光也不可避免。

很多网友好奇:什么是耀斑?会对人体产生干扰吗?先说答案:如果你的职业跟无线电通讯、极地电力保障、低轨卫星运营没啥关系,那耀斑跟你的日常生活没啥关系。

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介绍,耀斑(flare)是恒星表面局部突然变亮的现象。1859 年,两名英国天文爱好者,或者叫业余天文学家,理查德·卡林顿和理查德·霍奇森在用特殊的望远镜观测太阳时,在滤光片的投影中发现,太阳的一颗黑子旁出现了白斑,并且白斑在移动,并于五分钟后消失。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耀斑的出现,史称卡林顿耀斑,也被认为是目前我们观察过的最强的太阳耀斑之一。

耀斑的发生,跟太阳的整体活动有关。黑子、耀斑、太阳风暴都是太阳活动的表现。耀斑有大有小,从小到大分成 B、C、M 和 X 级,每一级比前一级能量大十倍,所以 BCM 也被分成了十小级。M级以下的耀斑,对地球可以说毫无影响,M级的耀斑在一个太阳周期里会发生几千次。X级的耀斑虽然到了值得发灾害预警的程度,但其实每个太阳周期也会发生上百次。

有网友觉得,太阳耀斑爆发应该减少出门,注意防晒。其实,太阳耀斑虽然会喷发高能粒子并产生辐射,但这些高能粒子和辐射都在高层大气被吸收了,地面上受到的辐射通常没有明显变化。不过,耀斑释放的电磁波会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对需要电离层反射传播的短波通讯影响很大。大耀斑发生时,短波通讯有可能会中断一段时间。另外,耀斑有时候会伴随日冕物质抛射,也就是太阳风暴,如果扫到地球,会让极光出现增强,并且影响高纬度地区电网的稳定性。

简单总结,太阳爆发活动主要影响高科技系统,对人类健康也几乎没有影响,公众不必担心,也不需要做特殊防护。


百年未遇的山洪过后,黑熊为何选择下山? | 知识科普

2023年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持续北上后影响,黑龙江省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其中,哈尔滨、牡丹江洪涝灾害较为严重。据当地村民介绍,当时,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瞬间淹没了村庄,冲刷山岗,成吨重的巨石滚上堤岸、堵住村民的家门口,合抱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塞满河道。山洪过后,原本的青山碧水改变了模样,一派狼籍。

极端天气过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黑熊保护地的志愿者,在对保护地的巡护过程中,详细调研了这次自然灾害对黑熊以及当地其它生物的影响,以下是志愿者对当时观察到的情况做的记录:

(图片拍摄:画秋韩松涛)

山洪过后,黑熊下山走近人类。暴风雨把山顶上、树枝上的果实吹(冲)到山下,山上食物不足,驱使盘踞山顶的野生黑熊下山寻找冲到山下的野果,与进山劳作的村民见面的几率大大增加。志愿者发现,在山下黑熊活动区域,一些坚硬的山核桃被一嗑两半,多是新茬,核桃仁被抠得很干净,树上的抓痕、小溪边上的足迹、被挖的野蜂洞穴……这很显然都是黑熊所为。最近的地方,黑熊活动区域距离村庄仅2公里。

墓地成为黑熊寻找食物时经常光顾的场所。志愿者观察还发现,在临近村庄的山坡上坐落着大大小小的私家墓地,在墓地四周遗留大量黑熊活动的痕迹。再看墓地,祭祀时摆放的鲜花还在,但供桌上的供果和食品却被一扫而光。结合附近黑熊集中活动的痕迹,志愿者恍然大悟,受到贡品食物的美味吸引,黑熊把供桌当成了餐桌。扫墓留下的祭品,成为黑熊唾手可得的美食。人走了,熊来了,再扫一次墓,好吃好喝好招待,吃不了打包上树,边看风景边享用……

(图片拍摄:画秋韩松涛)

此外,除了对黑熊的观察,志愿者也对黑熊保护地附近的其它生物做了调研,并通过与当地志愿者的交流,发现了如下情况:

山洪过后,当地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受洪水冲击,几乎所有的山林都被大水浸泡,林蛙池塘不见了,河边鱼塘填满沙石,一些幸运的水生生物随河水流向了远方,一些不幸的陆生生物丧命河底。村民的家畜家禽不见了踪影,400多斤的大肥猪被冲到了下游好几公里外。除了家禽家畜受影响外,野生生物受山洪影响的境况更加明显,蝴蝶谷里没有了蝴蝶,河里的鱼儿又小又少,以捕食昆虫、小鱼等为食的生物,因食物减少,不得不搬家;以捕食蛙蛇鼠等生物为食的猛禽猛兽不得不客走他乡。

野生狍子大量死亡。在五常凤凰山和亚布力滑雪场附近的山林中,志愿者发现死亡的野生狍子。志愿者对此展开了走访调研,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亚布力镇的志愿者史师傅讲,随着当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狍子和鹿等食草性野生动物的种群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由于缺少虎、豹、熊、狼等食肉性野生动物的控制,野生狍子数量大增。今年(2024年)春天,志愿者在当地发现了七只尸体已经腐烂的狍子,是食物短缺还是疾病所导致的死亡,具体原因不详。但作为杂食性丛林野生动物的黑熊,有着森林清道夫的美誉,清理这些腐烂尸体是黑熊的一项防疫工作。如果是因病死亡且得不到及时清理,这些死狍子携带的病毒病菌很可能会传染给健康狍子。

大量林蛙集体死亡。气候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极端天气,旱涝无常。据史师傅讲,2023年春夏之交,亚布力镇遭受一场大旱,山体表土水分蒸发,失去湿润土壤的庇护,上山的林蛙变成了干蛙。秋天估算,林蛙数量损失了三分之一。有的养蛙人却把林蛙的损失记在蛇、鼠、鸟、蟾蜍等头上,荒谬地认为是这些生物捕食了林蛙。一些养蛙的区域之所以蛇、鼠、鸟、蟾蜍很少见,是否因为养蛙场的干扰和驱除,应该做进一步调查。

通过保护地志愿者的上述调研可以看出,极端天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剧烈的,特别是对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影响,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已经到了不得不作出改变的时刻了,否则,下一个消失的物种又会是谁呢?

供稿:志愿者画秋

整理/Yang

审/Sophia

排版/angel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课程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